不用多说,剩下两万幽州军已经非常热心地为他们安排好了。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就是真正的勇士。
之后,吕凤年独自策马出城,迎接前来此地汇合的三千步兵以及貂蝉。
……
袁绍与公孙瓒在京易决战之际,吕凤年突然插手,一举击退袁绍大军的消息迅速流传四方。最为震撼的是,吕凤年连续斩杀了河北四柱中的三位将领。最令人震惊的,是在颜良与文丑两位声名赫赫的猛将联手之下,竟也被吕凤年迅速击毙。这一举动比起关羽当年温酒斩华雄的壮举更加让人惊骇不已!
除吕凤年外,他还带来了一支名为大雪龙骑军的白袍铁骑,这支队伍如今已名扬四海。
大雪龙骑军——自此之后,世上多了一句评语:
“世上的骑兵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雪龙骑,另一类便是其余的骑兵。”
由八百士兵组成,自徐州的下邳城出发,直面敌人的虎豹精锐骑兵,并沿着北方路线长途奔袭转战千里,成功占领钜鹿城,并顽强抵抗着拥有三十万兵力的袁绍军队。
从未尝过败绩。
随同吕凤年 ** 的这队神秘白甲重装骑士的真名终于揭开。
它叫做——大雪龙骑。
身穿白色的马、盔甲和披风,手持银色的长枪和凉刀,搭配灵活的远程武器——大雪龙骑展现出了无比雄伟的姿态。
西凉地区的马腾将军,长期以其麾下数万铁骑稳居西疆之地。
即便如此,他也不得不对这支队伍作出评价:在大雪龙骑面前,无论是多少西凉铁骑都只能被称为‘其它’。即使仅凭八百人大雪龙骑,就能击败三、五千的西凉骑兵,这也并不让人意外。
吕凤年拥有如此强大的利器,并兼具个人不可一世的武艺;再加上谋略如陈宫者为其策划策略,张辽与高顺亦随之领兵合围;双方英勇之辈彼此攻击不断,最终迫使敌首尾难应。
正因此,才使得吕凤年能一鼓作气打垮袁绍的大军!
然而,当袁绍带领部队退回营寨后,士兵们的士气显得极为低迷,整个营地笼罩着一片阴霾。
原以为能在短短一天之内达成目的——彻底消灭公孙瓒,控制幽州,实现整个河北的统一。
可是谁能预料,就在公孙瓒倒下的同时,一个更大的威胁吕凤年出现了。
自从失去吕布这位兄弟后,吕凤年内数个月迅速成名九洲上下。
各地诸侯皆试图拉拢这位少年英雄,
甚至连占据钜鹿城一事,虽然事先未经吕凤年同意,袁绍非但未加指责,反而主动派遣使者送去私人信函表示善意。
其他地方统治者纷纷派出使者前往吕凤年那里表达敬意,害怕落后于竞争对手。
像这样既聪明又勇敢的年轻人,即便是以袁绍的标准来看,也都认为他已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然而实际上,最终仍未能准确估计吕凤年的能力。
据记载,袁绍曾经多次公开声明,称吕凤年比那两位猛将厉害至少十倍之多!但这不仅仅指的是单纯的战斗力。
袁绍之所以会让颜良与文丑直接上阵对抗吕凤年,并非不清楚对方武艺高强;只是认为他们可能更擅长运用智力进行对抗。而实际情况证明,颜文二将确实不够机智。
在袁绍众多将领中,能够称得上具有领导气质的也只有张合一人而已。尽管他武力出众,但在与两位颜良、文丑比较时明显稍逊一筹。
相反地,吕凤年却能在短时间内轻松制服徐晃,带着貂蝉还能对抗曹操阵营的一群顶尖将领,包括许褚和夏侯惇差点因此丧命!其武艺远在当年名动一时的吕布之上。
此外,从日间冲破重围,夜晚便敢于偷袭下邳城、召集被陷阵营的士兵;
夺取城堡后,并没有因胜利而留恋其中,而是当机立断选择弃城继续北进;
这一连串行动背后体现出来的不仅是超凡的胆识勇气,更重要的是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种人才不仅适合做一名优秀的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极其擅长凝聚周围人士支持的人物;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最关键的是,这个人现在刚刚只有十八岁而已!
这样的年轻英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说他超过那些名将几十倍都是合理的!
袁绍万万没想到,吕凤年不仅能力比颜良、文丑强出数倍,就连武力值也远远超出二人。一想到吕凤年连续斩杀颜良、文丑,袁绍深感懊悔不已。如果当初直接率领大军冲锋,凭借那区区八百名大雪龙骑怎可能抵挡得住?如果不是这样,何至于失去两位麾下猛将?不,应该是三位!
最为恼火的是,连同高览所率领的五千精兵也被吕凤年消灭殆尽。虽然袁绍麾下号称四十万大军,但除去十万多辅助兵力外,真正能称为精锐的只有十万左右,而像高览所领那等水准的军队在整个军队中不过三万人而已,如今就被消灭了五千,损失可谓巨大。
随着三员猛将的相继牺牲,袁绍感到如失臂膀般痛楚,军中的士气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即便面对仅数千人的敌人,袁绍的大军依然惨败告终。眼下急需重新提振军心,激发士兵们的斗志与战意,同时针对大雪龙骑兵团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只有歼灭这个劲敌,剩余的部队自然不成气候。那时,吕凤年即使孤身一人也难逃被剿灭的命运,要么选择逃跑,要么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
帅帐内,袁绍与众部下正聚在一起商讨策略。“各位,这一次的重大挫败主要是因为我对吕凤年的力量判断失误所致。都是我的疏忽!” “幸亏有子远、俊乂的及时劝阻才使我们得以暂避锋芒,否则即便击退吕凤年,我军也将蒙受重大损失,之后其他势力乘虚而入,局势必然一片狼藉!” 张郃进言安慰道:“主公无须过于自责,请振作起来吧!” “那吕凤年的行为太过狡猾,使得我三位将军惨死,对此我也感到无比的沉痛。” “我们要振奋精神,向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 雪恨。”
袁绍沉声道:“俊乂说得对。” “吕凤年如此嚣张,这次饶过了他,他定会误认为我军对他有所畏惧。” “然而,狂妄之人往往会因自满而败亡。” “从出道至今,吕凤年和他的大雪龙骑几乎无败绩可寻。” “刚刚经历了胜利,他的警惕性可能会有所下降。” “此时我们应该将心中的哀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从过去来看,我们的军队很少有失败的经验,这一次虽然受挫但也能够帮助将士们更加理智看待未来的战斗。“由于长期看不到颜良、文丑失败的画面,所以当他们的阵亡成为现实时,整个军队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 然而,尽管袁绍野心勃勃且能力有限,却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平庸的统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情绪调节与冷静思考后,他对此次事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一番言论让在场的智谋田丰和沮授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田丰接着说道:“主公,吕凤年入驻易京城后,短期内应该不会轻易出城。” “易京城的防御系统由公孙瓒精心布局,极其坚固,且无法通过挖掘地道进行渗透。” “唯一的办法只能依靠强攻破城。” 沮授也向前迈步说道:“回禀主公,原本因为担心吕凤年而未能及时行动或直接进攻。”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潜在的龙’已经露出头来,被我们牢牢锁定在易京城里,所以我们不必过于谨慎。”
“我们只需全面封锁易京城,等待城内粮食耗尽引发 ** 。” “等到那时候再全力以赴发起总攻,力求一击制胜!” 这种策略既能保证兵力的节约,也更有利于最后的决战。
许攸、田丰接连表示赞同,认为方案切实可行!
见谋士意见如此一致,袁绍便不再迟疑,当即下达了执行命令!
除了总体战略,当然还需具体战术相配合!
这一重任,自然交给精通兵法的河北名将张郃!
张郃现在是袁绍手下唯剩余的河北四庭柱之一!
张郃拱手说道:“主公,关于如何对抗大雪龙骑,末将已有初步思路!”
“大雪龙骑都是身披重甲的精悍骑兵,平野之上全力冲锋,当今世上难逢对手!”
“因此末将考虑从两点着手:”
“一是地形利用!下一次与大雪龙骑遭遇时,绝不在开阔平原与其正面硬碰硬,而应边战边退,将他们引至山区或密林地带!”
“我们提前埋伏最为精锐的弓箭手,在适当时机万箭齐发,抢占先机!”
“同时,在战场上预先设好绊马索,先行破坏其冲刺速度!”
“一旦重装骑兵受阻摔倒,便会有连锁效应,届时必收奇效!”
“我们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兵力远超吕凤年,有足够的兵力支持作战行动!”
“若能消灭了吕凤年的大雪龙骑,余下的七百余名陷阵兵不足为虑,只需派遣一万青州兵即可一网打尽!”
“至于对付吕凤年本人,则必须使用大量人力逐步耗尽其力量!”
“此人狡猾至极,试图诱其入陷阱恐难以成功,恐怕反会被他算计!故只能用人海战术!”
“从一百到千人乃至万人,逐步尝试,务必达到目的!”
“只要主公许以厚赏,必能激励士兵全力而战,或许只需数千精兵就能达到目标!”
“此方法虽有些残酷,但在对抗吕凤年这样的人物时,却不得不这样做!”
听到张郃的话,袁绍大为赞赏:
“好!”
“儁乂确实是军事天才,这一套战术就决定按照这样实行了!”
“打仗本来就是生死攸关之事,但如果能使家国繁荣安定,想来士兵们也不会遗憾!”
人命,在这些诸侯的眼中,并非珍稀如玉。为了成就自已的事业,死伤再多也视为必要代价。
古语说得好,一将功成名万死!
而在另一边,吕凤年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应对策略:
“公台,袁绍可能会很快再次发动进攻。以我们现在的人力,正面作战恐怕连我都会战死,更不用说什么赢了!”
“上次虽然胜利,但那种情形难以复制!”
“如果不是袁绍首次遭挫令军队士气受挫,轻易撤军的可能性很小!”
“下一次对峙该怎样才能应对?”
陈宫并未立刻答复,稍作思考后显得信心十足:
“主公无须太过担忧!”
“公孙瓒构建的防御工程极为坚固,不然袁绍也不至于长期攻坚不下。”
对此,吕凤年则持否定态度:“的确,要攻破那些由堡垒组成的防线需要巨大的努力。”
“但是,如果袁绍不再强攻,改为围城,时间长了易京内的粮食就会耗尽,城池也会不攻自破。”
吕凤年回忆起无数个坚守不降的城市!
就像三国时期的顶级防御专家曹仁,在樊城保卫战中被困数月,曹操甚至不敢贸然增援,直到城中食粮殆尽,最终只能靠杀马取肉、挖掘野草和捉鼠来维持生计。
城内的老鼠已经差不多被捉完了!
最后竟然传出了以**充饥的可怕传闻!
吕凤年对此绝不愿亲身体验。
但若袁绍执意包围易京,那么他只能在冒险出城对决或退而至**相残之间做选择。
然而,陈宫依然面带从容:“主公勿忧,陈宫断定会得到救援之军的援助。”
听闻此言,吕凤年怔了一下。他在这儿并没有结识多少生死之交,何人会不惧生命危险前来援救?
忽然间,吕凤年似乎想起了什么。
“先生难道是指曾经到过钜鹿的那些诸侯将前来支援?”
陈宫微笑着说:“并非如此。”
“既然连袁绍的大礼都回绝了,其他诸侯又怎敢自寻烦恼?”
“更何况他们即使有意救援,也得考虑是否拥有对抗袁本初的实力!”
“为救主公招致袁绍的不满,都是值得的!”
吕凤年点头应道:“确实如此。”
“但是,若如此,哪里会有救兵愿意助我们一臂之力呢?”
陈宫淡然一笑:“此事不可妄论,主公只需信我便是,定会有所援助的!”
这日,陈宫就是故意要吊个胃口,因为吕凤年的聪明才智让他少有机会施展自已的能力。
而现在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已的价值。
看到陈宫确实不愿透露半点信息,吕凤年无奈地笑道:“陈公现在也会耍心机了!”
“好吧,我就耐心等待着这支‘必将到来’的援军。”
吕凤年听了陈宫的话后,满怀希望地等了三天。
然而即便斥候传来消息,袁绍正聚集大军准备发动总攻,那所谓的援军依然没有出现。
“公台,袁绍即将挥师而来,难道真的还有援军可以依赖?”
吕凤年焦急并非无因,他手上的力量远不足以直面挑战袁绍。
陈宫作揖笑答:“主公勿需忧虑,袁绍看似全力集军攻城,实际上不过是虚张声势。”
吕凤年惊奇道:“是么?难道是情报关于袁绍兵力的消息不准?”
陈宫摇头解释:“袁绍确拥有四十万军队无疑,除去十万辅助兵,也有三十余万人可用于战斗。”
“但正如主公所言,如今对袁绍来说形势一片大好,根本没有必要强行攻城。”
“凭借易京城坚固的防线,袁绍想要强行攻城必然损失巨大,而且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
“与之相比,围困城池几个月直到我们的军力自行消耗殆尽,显然更为合算。”
吕凤年一听便明其理,大声笑道:“高明!袁本初竟然只是故作姿态,装成发起全面攻势的样子,试图瓦解我们的心志,诱发恐慌情绪,促使内部矛盾快速恶化!”
“定然是那田丰、沮授等智囊团献策,袁本初尚不具备此等智谋。”
陈宫赞赏地看着吕凤年点头:“主公慧眼!”
眼前这个年轻人,连高傲的陈宫也为之倾倒,文武兼备,世间除他外又有谁能称得上此美誉?
果然不出吕凤年和陈宫所料,袁绍正是遵循幕僚的建议,摆出了大举进犯的姿态,目的是扰乱易京城防御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