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四周许多士兵在低声议论,话语中弥漫着失望和绝望。“连最勇猛的上将军都如此轻松被解决了,我们又怎么是对手?” “这还如何作战,谁上都是找死!” “这样的实力真的是普通人能达到的吗,真是太令人惊骇了!” “不行,真的不能再打下去了!”……
察觉到军心动摇,许攸立即抽出配剑,当众处决几个散播消极情绪的士兵以稳定局势。
随即便正气凛然地说:“胡说!不要满口废话,提高别人的精神,败坏我们的士气!”
旋即转身对袁绍行了一礼:“主公,请迅速下令处斩怯弱的士兵,稳固军心。”
“主公,颜良、文丑两位上将不幸身亡,我等深感悲痛!”
“然而,吕凤年仅带领数百兵力,对比我军的三十万精锐,又能有什么作为?”
“望主公振作,率军剿灭贼寇,攻克易京城,恢复士气!”
许攸的话仿佛一道闪电,将沉闷中的袁绍唤醒。
没错,尽管失去了颜良、文丑和高览三位大将,但还有三十万大军可以依仗,何必畏惧?
“子远说得对,多亏了你提醒,才使我回过神来!”
袁绍恢复了信心,大声宣告,并拔出佩剑跃上战车。
“所有军队听令,凡畏敌不前的,立刻执行军法!”
“那逆贼吕凤年杀了我三员大将,所有人出动,誓要斩杀此贼,为同僚复仇!”
随着袁绍的号令响起,原本窃窃私语、情绪低落的士兵们被迫闭口。
尽管袁绍已振奋起来,但之前的低落军心并非短时能重聚的。
即便在号召之下,将士们开始行动,但明显的,他们的斗志并不。
三十万大军虽如黑云般密布,气势上却显得颇为萎靡。
相较之下,吕凤年手下那区区八百人的大雪龙骑,个个热血激昂,如同下山的猛虎。
袁本初的哀叹也不无道理。
颜良与文丑在乱世中实属难寻的勇将,有他们相助,袁绍才能攻城拔寨、所向披靡。
优秀的将领难以寻觅,一旦失去便是极大的损失。
像那操心天下的曹操,虽被视为奸雄,心狠手辣。
却在心腹典韦死后,在其墓前痛哭流涕!
他曾在招降张绣后,因贪婪而强行占有其兄嫂,引发了张绣的愤怒。
儿子曹昂为保护父亲牺牲,也没有使曹操表现出过多的悲伤。
唯独典韦的去世,让他追悔不已,泪如雨下。
这正说明,一名杰出的将领对于一位领袖的价值是何等重要。
在两军阵前,吕凤年力斩文丑、颜良二将,不仅是要震慑敌方士兵,也是要迅速树立自已的威信,搅乱敌军的阵脚。
孙子兵法有云:最好的战争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于破坏敌方的战略。
吕凤年对战略的应用,赢得了陈宫、韩遂、郭嘉等智囊的广泛赞誉。
然而,面对袁绍的大军,他心中并无绝对的信心。
他害怕一旦激起反效用,将会带来不可预见的灾难。
吕凤年是在赌一把,赌袁绍的心胸有限,难以承受打击,赌他的大军因士气不稳而变得不堪一击。
幸运的是,这次 ** 获得了成功。
袁军尽管表面被鼓舞恢复了一些战斗意志,但已不再拥有以往的锋利与锐气。
接下来,吕凤年要做的就是毫不畏惧地指挥大雪龙骑进行强力突击,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
他的策略是模仿张辽在逍遥津以八百精兵突袭十多万东吴军队的壮举,逼得孙权仓皇而逃。
当时的东吴军队正是因为缺乏战斗力,最终被张辽以极少的数量击退,若非周泰奋不顾身的守护和快马的助力,孙权几乎无法逃离险境。
吕凤年后背紧随着八百名骁勇善战的大雪龙骑兵,战斗力远非张辽率领的八百敢死队所能匹敌,但面对的敌人却是袁绍的庞大阵容,兵力更是翻了好几番。
两军对垒之时,三十三万与十万的兵力差距,并不只在三倍。但吕凤年不仅武力盖世、战无不胜,更藏有一支神秘奇兵未曾展露。
于是,吕凤年夜一声怒吼,气势汹汹,亲自引领着部队向前冲锋。
“诸位大雪龙骑兵,随我冲锋陷阵!”
“冲啊!”
八百大雪龙骑兵就像一片白色的洪流,席卷而过,敌人尸首横飞,无一幸免。
吕凤年的身影犹如天神下凡,在重重军队中所向披靡,无论是阻挡在他前方或是侧翼的对手都难以抵挡他的锋芒。
随着战斗的深入,袁绍麾下的大军开始人心动摇,局势岌岌可危,似乎随时会土崩瓦解。
袁绍急得在前线喊话鼓舞士兵:
“稳住阵脚,不要混乱!”
“对方不过数百,何足挂齿!众将士兵卒们只需全力以赴迎击敌军,每杀一人即赏百金,并立功晋级!”
巨额的奖赏的确激发了一些士兵的斗志,他们变得英勇起来,奋不顾身地扑向战场。这样一来,原本势如破竹的大雪龙骑兵前进的步伐被稍稍延缓,吕凤年也不再如初时那样无阻。
眼见已方逐渐占优的局面似乎有所逆转,袁绍内心一阵得意。然而正当此时,异变陡生。
就在袁绍大军的后方,张辽和高顺各自率领了数千精良甲士与千余训练有素的陷阵营突然袭来!
这原本只剩下两千人的精兵,经月余时间精心挑选与培训,如今扩充到五千之多。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操练,陷阵营已经发展成为了满员的一千人精干部队,不再是“以七当千”。
这突如其来的背后袭击令袁绍的大军陷入了一片混乱,即使是最善领兵的张郃也难以平息军中波澜。失去了凝聚力和秩序感的部队如何保持战力?
袁绍的大军瞬间首尾不能相顾——前面对抗的吕凤年与大雪龙骑兵已经让人心慌,后边的敌人也异常强悍,两面受敌的形势令人心惊胆寒。
眼看着情势急转直下,许攸见状不佳,忙向袁绍建言:
“大人,此刻士兵士气低下,若强行继续厮杀恐怕对我们更为不利。不如收兵暂时撤退,待机而动。”
袁绍听后怒不可遏,面带愤怒:
“休得多言,难道因为吕凤年的这点小势力,我堂堂三十三万雄师就得撤退?此言一出,天下谁人还敢尊重我袁本初?不准撤,给我杀尽敌军!尤其是这个吕凤年,非死不可!”
想到天下英豪,谁能让他低头?袁绍不愿屈尊于任何一个对手之下,特别是这个尚未冠冕的小子和不足一万的军队。
如果这个传言传开,身为世袭公族之后的袁氏家族脸面何存?要知道,就连曹孟德因为疏忽让吕凤年逃脱都成了笑柄。
手握重兵三十万,拥有河北四大将军,谋臣众多包括田丰、许攸等英才的自已;统治着青、并、冀三个繁华州郡,军队壮丽、实力雄厚,威震八荒!
难道要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敌面前后退不成?
这绝对不行!
目睹自已主公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连平日最为直言进谏的许攸也不敢再多嘴,一旁试图上前进谏的田丰、沮授等也只得无奈地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只见吕凤年如同一柄无法阻挡的利刃,不断逼近袁绍的大本营。
“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谁也不准撤!”
“谁能够重伤吕凤年,家族全受封十万金币!”
“吕凤年,官至高将军,赐黄金五百万!”
袁绍已陷入疯狂,他认为吕凤年仅有这么一点兵马,绝不可能战胜自已。
尽管重赏之下必有勇者,但谁又能近得吕凤年身?凭借霸王武神体,吕凤年便是连续战斗三昼夜,也不会感到丝毫疲惫!
当年项羽率领数千子弟破釜沉舟,对抗数十万秦国大军;最终与麾下兵力不过十万余众,却逼迫章邯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投降!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断,正体现在今日吕凤年身上!
虽然大雪龙骑兵数量极少,但北凉铁骑以死不退为特点,越战越勇!相较之下,袁绍军队早已军心动摇,不堪一击。于是,吕凤年来去自如,几乎无人能阻其锋芒!
张郃见状不妙,立刻奔往中军帐,跪地劝谏袁绍道:“主公!请下令暂时撤退!” “并非末将贪生怕死!” “而是三位上将军相继陨落,全军军心动荡,战斗力涣散!” “敌方士兵皆勇猛不畏死,其气势令我军难以抗衡!” “即便我军能够彻底消灭对方,但也必将付出极大代价!” “仅仅不到一个时辰,粗略计算已有两万兄弟伤亡。” “主公,望三思!” 张郃痛哭流涕,俯首谏言,誓死效忠。
一向深谋远虑的张郃,以生命为誓的谏言终于打动了袁绍。目睹越走越近的吕凤年,袁绍怒吼道:“吕凤年,你实在太过分了!” “这就是你对我的答谢方式吗?”
而英勇杀敌的吕凤年回应道:“袁将军,凤年说过会偿还人情债,自然会遵守诺言。” “今日我不取你性命,便已是最好的报偿了!” “不知你是否满意?” 袁绍暴跳如雷,怒喝道:“好个目空一切的小辈!” “你真以为我杀不了你!”
吕凤年却神色自若,大笑着回应:“你可以试试看!” 尽管说得出豪言壮语,心中却不免有所畏惧:若袁绍一时冲动,非要与他硬拼,那他也只得率领残部逃跑——哪怕拼着损耗对方数万人马,于已方亦是巨大损失!
此时此刻,吕凤年押宝的正是袁绍不敢孤注一掷。对于拥有多重势力、地位显赫的袁绍而言,确实不必为了区区几千精锐而孤注一掷。
最终,袁绍深思熟虑后闭眼长叹。“罢了,命令各部队撤退,收兵!” 随即他无力地坐回椅子,满脸不甘。然而事已至此,继续激战只会带来更大伤亡,唯有暂且撤回重整队伍。
张郃闻言迅速下达指令,鸣锣收兵。闻听号令,袁绍的部下纷纷如释重负,迅速撤离现场。
目睹袁绍部队撤离后,吕凤年长舒一口气,表面仍旧保持坚定表情。此役,袁绍损兵三万余人,反观吕凤年一方便仅伤残大雪龙骑兵六十名,陷阵营二百多士卒阵亡,原本五千甲士剩下三千余,总共伤亡不足两 thousand人。
如此战绩不仅让吕凤年军威倍增,同时也大大削弱了袁军的信心。在这样的形势下,袁绍若还不及时撤退,等待他们的将只有更加悲惨的结局。
如果再继续下去,需要付出多少的伤亡才能彻底歼灭吕凤年的军队呢?
缓慢撤离的袁绍回头望了眼正在与敌殊死搏斗的吕凤年。
“今日且饶你性命,等我再来时,必会将此地化为灰烬!”
等袁绍率领军队撤退返回大营,吕凤年也领着剩余的士兵返回了易京城。
此时城内的火势已经被平息,守城的三万士兵见到胜利回归的吕凤年,纷纷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将军神勇!”
“将军神勇!”
“将军神勇!”
为首的那位中年将领注视着吕凤年轻得过分的面孔,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言语表达。
虽然吕凤年在九州之上早已经是威名赫赫,
但是亲身经历和仅听传闻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
当时他带领寥寥数百铁骑就大胆宣誓要坐镇易京城,
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细想。
那时公孙瓒身陷绝境,城墙被火光包围,袁绍又率大军压境。
虽然没人看好,但既然吕凤年自愿前赴危难,别人也就不再阻拦。
谁都没有想到,他竟能带领那么一点点的精英力量抵挡住数十万大军的进攻。
跟随在吕凤年后的是八百大雪龙骑、三千多的精甲战士以及七百多名陷阵之卒,
每一只部队都在战火中历练过,充满了无比坚定的斗志。
尽管易京城只剩下三万残兵,但他们都知道眼前的这点人数在数量上显得多么微小。
坐在踏雪乌骓之上的吕凤年高视阔步,俯瞰面前的幽州军,
“将士们,你们每一位都是多年随侍公孙将军,戍守边关屡建奇功的好汉,
即便公孙将军英魂已逝,但他的遗愿犹存。我吕凤年愿留在此镇守易京,与大家一起抗击袁绍,直至最后一息。”
“让我们联手收复失地,重新踏上征服的道路!”
年轻的吕凤年充满活力的模样令三万幽州将士为之振奋。
正是这样的一位少壮元帅,带领几千精兵强将打败了数万敌军,
这样的威风怎让人不重拾信念,再次挺起脊梁对抗敌人?
中年将领率众伏地行礼。
“愿随将军南征北战,以将军号令为先!”
身后将士一同跪倒高呼,“我们都愿跟随您!”
吕凤年的目光充满了满足与感激。
“好,大家请起,能够获得诸位的信任,共同生死,这是我对你们的郑重承诺!”
“眼下我们需要面对的强敌便是旧怨也是新仇。”
“虽然袁绍暂且回师,但我们不能低估他,你们怕不怕再次面对?”
声音如同雷鸣般回荡在空中,
“不怕!”
看到将士们的坚定,吕凤年欣慰点头,随即询问对面的中年将领,
“还未知晓尊驾大名?”
中年将领抱拳回答:“在下名为韩琪,一切听从调遣!”
吕凤年赞同道:“拜托韩将军立即安排人手堵塞袁绍挖的隧道,并强化防御!”
“经历了今天的败仗,袁绍必然会在不久后卷土重来,必须坚守城池,不可轻敌!”
韩琪应承任务,率领万余人迅速行动。
吕凤年这才回过头来,向自已身后的士兵说道:“大家都累了,赶紧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