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高强度的劳动,李天明的双手早已布满了血泡和老茧,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这天,劳作结束后,李天明像往常一样走向农具存放处,准备收拾整理工具。
刚一进屋,就听到一阵唉声叹气。原来是负责农具管理的老孙头,他正对着一把断了锄头柄的农具发愁。老孙头在农场干了大半辈子,对这些农具就像对自已的孩子一样熟悉和爱护,此刻满脸的皱纹都拧在了一起。
“这可咋整啊?这几天活多,农具又坏了好几把,修都来不及修。”老孙头无奈地摇着头。
李天明走上前去,仔细查看了一下锄头的损坏情况,说道:“孙大爷,这锄头柄断了,我看看能不能修一下。”
老孙头抬起头,有些怀疑地看着李天明:“你能行?这修农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弄不好这锄头就废了。”
李天明笑了笑,自信地说:“孙大爷,您放心吧。我在家的时候就经常摆弄一些木工活,虽然不敢说手艺多精湛,但修个锄头柄应该没问题。”
老孙头半信半疑地把锄头递给了李天明,嘴里嘟囔着:“那你试试吧,反正这锄头现在也没法用了。”
李天明找了个空旷的地方,蹲下身子,开始动手修理。他先仔细地测量了一下锄头柄断裂的长度,然后在一堆备用的木材中挑选了一根合适的木棍。这根木棍质地坚硬,但又不失柔韧性,是做锄头柄的不错材料。
“这木棍不错,应该能撑得住。”李天明自言自语道。
一旁的老孙头看着李天明熟练的动作,不禁有些惊讶:“你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看你这手法,不像是第一次干这活儿啊。”
李天明一边用锯子锯着木棍,一边回答道:“孙大爷,我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帮着村里的木匠师傅打下手,跟着学了不少东西。”
“原来如此,那你可得好好修,这农具可关乎着咱们农场的生产呢。”老孙头叮嘱道。
“孙大爷,我知道。我肯定会用心修的。”李天明认真地说。
锯好木棍后,李天明拿起斧头,开始修整木棍的形状。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每一斧头下去都恰到好处,木屑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不一会儿,木棍的一端就被修整成了合适的锥形。
接着,李天明又拿起钻子,在锄头的头部和木棍上分别钻出了几个小孔,然后用木楔子将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他一边敲打着木楔子,一边说道:“这连接的地方很关键,一定要牢固,不然用不了多久又会坏的。”
在李天明修理锄头柄的时候,几个知青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他干活。其中一个叫刘悦的女知青,性格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
“天明,你这手艺太棒了!没想到你还会修农具。”刘悦眼睛亮晶晶地说道。
李天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什么,只是一些小技巧而已。”
另一个知青张辉也说道:“天明,你这可是帮了大忙了。这几天农具坏了不少,大家干活都不方便。要是你能多修几把,那可就太好了。”张辉性格比较内敛,但心思细腻,善于观察。
李天明抬起头,看着他们说:“我会尽量多修一些的。其实这些农具很多都是因为使用时间长,磨损严重才坏的。如果平时能多注意保养,应该能延长使用寿命。”
“那你快给我们说说,怎么保养啊?”刘悦急切地问道。
李天明放下手中的工具,耐心地解释道:“比如每次用完农具后,要及时清理上面的泥土和杂物,避免它们腐蚀农具。还有,要定期给农具的关键部位上油,这样可以减少磨损。”
“原来是这样啊,我们以前都不知道。”张辉恍然大悟道。
在大家的关注下,李天明终于把锄头柄修好了。他站起身来,拿起修好的锄头挥舞了几下,感觉非常顺手。
“孙大爷,修好了,您看看怎么样?”李天明把锄头递给老孙头。
老孙头接过锄头,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啊,修得真不错!这锄头比以前还好用了。你这手艺,在咱农场可不多见啊。”
李天明的手艺很快就在农场里传开了。第二天,生产队长赵刚找到了李天明。
“天明啊,听说你会修农具,而且手艺还不错。现在农场里有好几把犁也坏了,你能不能帮忙修一下?”赵刚拍着李天明的肩膀说道。
李天明毫不犹豫地答应道:“赵队长,我可以试试。不过,修犁可能会更复杂一些,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给你解决的。你就专心修犁就行了。”赵刚说道。
李天明来到存放坏犁的仓库,看到那几把损坏的犁,心中开始思考着修理的方法。这些犁有的是犁铧磨损严重,有的是犁架出现了裂缝。
“这犁铧磨损得太厉害了,需要重新打造一个。”李天明看着一把犁铧说道。
这时,农场里的铁匠师傅老王走了过来。老王是个脾气有些古怪但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他对自已的打铁技术非常自信,平时很少有人能入他的眼。
“你就是那个会修农具的知青?你说要重新打造犁铧,你知道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吗?”老王挑衅地看着李天明。
李天明看着老王,恭敬地说:“王师傅,我知道这不容易。但我想试试,我也想向您请教一些打铁的技巧。”
老王哼了一声,说道:“就你这小身板,还想打铁?打铁可是个力气活,你行吗?”
李天明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王师傅,我虽然力气可能比不上您,但我会用心去学,去做。我相信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老王看着李天明坚定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动,但嘴上还是说道:“那好吧,我就看看你有多大本事。不过,你得先按照我的要求把铁块烧热。”
李天明点了点头,走到打铁炉前,开始生火。他熟练地添加着煤炭,拉动着风箱,不一会儿,炉火就熊熊燃烧起来。
“把铁块放进去吧。”老王在一旁指挥道。
李天明拿起铁块,小心翼翼地放进了炉火中。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铁块,等待着它被烧红。
“这火候很关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老王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炉火。
过了一会儿,铁块被烧得通红。李天明用钳子夹起铁块,放在铁砧上,准备开始锻打。
“用力啊,小子!”老王在一旁喊道。
李天明深吸一口气,举起铁锤,用力地朝着铁块砸去。铁锤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火星四溅。
“不错,有点力气。但动作还不够熟练,要注意节奏。”老王点评道。
李天明按照老王的指导,一下又一下地锻打着铁块。他的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他的眼神却始终专注。
经过一番努力,犁铧的雏形终于被打造了出来。李天明又用锉刀和砂纸对犁铧进行了精细的打磨,使它变得更加锋利。
“王师傅,您看这犁铧怎么样?”李天明拿着打磨好的犁铧问道。
老王接过犁铧,仔细地检查了一遍,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嗯,还不错。没想到你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这犁铧的质量比我想象的要好。”
在打造好犁铧后,李天明又开始修理犁架。他用木工工具将犁架上的裂缝修补好,并且加固了一些薄弱的部位。
经过几天的努力,李天明终于把几把坏犁都修好了。当他把修好的犁拉到田地里时,知青们和村民们都围了过来,纷纷赞叹不已。
“天明,你这手艺真是绝了!这些犁修得跟新的一样。”赵强竖起大拇指说道。
“是啊,以后我们干活可就方便多了。”一位村民也笑着说道。
李天明看着大家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已的手艺不仅能为自已带来认可,更能为农场的生产带来帮助。
“天明,你这么厉害,以后可得多教教我们啊。”刘悦笑着说。
李天明挠挠头,说道:“好啊,只要大家想学,我一定教。”
“那太好了,我也想跟你学修农具。”张辉说道。
“行,咱们一起互相学习。”李天明高兴地说。
就在大家为李天明的手艺赞叹不已的时候,王大壮站在人群后面,脸色阴沉,心中充满了嫉妒。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会修个农具吗?”王大壮小声嘀咕道。
李天明似乎听到了王大壮的话,他转过头,看着王大壮,眼神中没有丝毫的得意,只有平静和友善。
“王大壮,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一起来学啊。”李天明说道。
王大壮不屑地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了人群。
李天明看着王大壮的背影,心中隐隐有些担忧。他不知道王大壮的嫉妒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但他知道,只要自已坚守初心,努力做好自已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应对任何挑战。
“天明,别管他。他就是嫉妒你。”赵晓萱走过来,轻声安慰道。
李天明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我不会因为他而影响自已的。晓萱,你说我以后还能为农场做些什么呢?”
赵晓萱想了想,说道:“我觉得你可以根据农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更实用的农具。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
李天明眼睛一亮,说道:“你说得对!我怎么没想到呢?我可以试试。”
“嗯,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的。”赵晓萱看着李天明,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鼓励。
“有你这句话,我就更有动力了。”李天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