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这些官员的行为,任谁也会愤怒不已。
今天的早朝将会有很多人丢掉性命,而对此视若无睹的王承恩只希望能为朱由检效劳。
至于官员的生死,他已不再关心。
随着王承恩的话音落下,群臣中的周延儒等人已经预先安排好了策略。
尽管从骆养性口中及宫中换防的情况感觉到不对劲,但掌控朝堂的他们并未改变昨日的计划。
他们自信满满,根本不把这一切放在眼里。
在众人的注目下,陈演接收到周延儒的眼神示意,立即站了出来:“启奏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朱由检看着站出来的陈演,冷冷一笑:“准奏。”
这个老家伙仗着过去的宠幸,胆大妄为,才能平庸,为人刻薄,最擅长结交同党,收受巨额贿赂。
作为一个被皇帝宠信的大臣,却做出了许多不称职的事。
当李自成攻入京城时,他因财富过多,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直接投降并捐献大量银两,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骨贼。
既然站出来了,今天就不会让他轻易离去。朱由检心想,自已要看看他究竟能说出些什么。
今日的早朝,与这些文武百官对决,作为大明朝的皇帝,他也有了些许兴趣。
看看这帮反骨贼还会耍出什么花招。
“启奏陛下。
臣听闻,昨日三位国丈奉诏入宫。各自捐出一万两银子,为陛下排忧解难。臣深知朝廷财用紧缺。蒙受多年的皇恩浩荡,臣愿意尽绵薄之力以表忠心。”
陈演言毕。周延儒、马士英、魏藻德等人早已有所准备。
纷纷起身,恭敬地说道:“臣等回奏陛下。臣等亦有此意。国库空虚,臣等愿尽力贡献。哪怕倾尽家财,亦在所不惜。”
周延儒义正词严,群臣皆点头表示赞同。
“周大人言之有理。”
“臣等对大明忠心耿耿。愿助陛下渡过难关。”东林 *党羽官员们也齐声应和。
花这点小钱就能取得皇上的信任,还能为自已赢得美名。诸如此类的好事,官员们怎能不积极参与?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不舍得银子。
但面对周延儒等人的提议,也只能无奈掏出。听罢周延儒一行的话,骆养性、朱纯臣及众武将、勋贵无不心头一震。
这帮文臣可真狠!
在这个紧要关头,竟忽然提出捐款,让他们这些武将和勋贵毫无防备。
一下子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面对陛下的目光,骆养性和朱纯臣心中倍感不安。
甚至能看到周延儒等人的得意笑容。
“可恶!”
朱纯臣等人在心里狠狠咒骂。
既然文官们都站出来了,他们这些武将和勋贵也别无选择,不能袖手旁观。
深知今日在劫难逃,众人只得硬着头皮跟随周延儒等人的步伐。
“启奏陛下。
臣等身为大明的勋贵和将领,亦愿为陛下和大明解困。
逆贼与后金屡次挑战大明边境。为使前方将士过得更好,提升军队士气。臣等不遗余力。”
心急如焚的朱纯臣暗暗痛恨周延儒等人,其他武将和勋贵则不断地在心中诅咒那群文官的家人。
……
“诸位爱卿能为大明帝国考虑。助朕排忧,朕深感欣慰。不过诸位愿意拿出多少银两呢?”
朱由检平静地问,内心却满是疑惑。
这些官员会这么慷慨大方?这是断然不可能的。
即使周延儒等人提出捐款,朱由检仍冷冷观察。
他深知,这些官员们计算得极其精确。
决不会让自已吃了亏。
若大明帝国将要覆灭,陛下亲自号召官员捐款,作为大明的皇帝,他也算拉下了面子。
然而。一群既贪婪又虚伪的官员们,各个都在应付了事。
虽然个个身家过千万,但实际捐款却只有区区二十万两。
凭这些官员们的品行,现在主动提议捐钱,朱由检实在不太看好他们。
果不出所料。
提议者陈演一开口就是致命一击,彻底揭露了官员们的真面目。
在朱由检的目光下,陈演义正言辞地说道:“启禀皇上。”
“微臣身为礼部左侍郎,一向领受俸禄尽职工作。”
“平时两袖清风,还需要赡养一家老小。”
“所以我家所有的剩余银子,总共只有五百两。”
“臣愿意与家人一起在今后的日子里节衣缩食,”
“将这五百两银子全部拿出来为皇上解忧。”
陈演刚说完,周延儒也随之附和:“微臣身为当朝首辅,愿为众官员作表率。”
“捐出我的全部财产,共计二千两银子,为皇上解忧!”
有人带头后,东林党的一众官员纷纷跟上。
钱谦益:“臣平时清廉,捐出二百两银子。”
马士英:“臣捐出三百两银子。”
魏藻德:“微臣愿意拿出五百两银子,助我大明将士抗敌!”
张缙彦:“微臣兵部尚书,捐出八百两银子。”
一时间,官员们愈发积极,纷纷宣布捐款金额,朝堂上此起彼伏。
……
听闻周延儒等人报出的捐款数额,朱由检面色阴沉。
他早就料到这些官员们一个个吝啬如斯。
还能有什么好行为呢?同一时间,朝堂上的朱纯臣以及一众勋贵也都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周延儒等要捐钱的人,竟然会这样捐款。
带头喊话的陈演,身家至少百万,却仅捐出五百两银子;
身为首辅的周延儒,身家不下数十万,却只捐出两千两银子;
钱谦益、马士英、魏藻德等人更是只捐了几百两银子。
这些官员们合在一起的身家相当可观,最终拿出这点钱,令朱纯臣内心感叹不已。
用极少的资金,博得为大明帝国分忧的美名,使眼前这位皇帝更加信任他们。
这样的小额投入,换来了巨大的回报。
怪不得这些官员们会主动提议捐钱。
原来一切都经过精心算计。
想通这一点后,朱纯臣等人群起效仿。
“启奏皇上!”
“微臣为大明帝国、为前线将士,愿意资助一千两银子。”
“皇上,微臣捐出全部家产,共八百两银子!”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在这一刻形成了默契:只捐一点点钱。
最高捐出两千两,最低仅十两。
周奎: “……”
田弘遇和袁祐: “……”
真是太草率了。真是一片混乱。
听到群臣捐款的数额后,周奎三人彼此对望,内心的痛苦更加深刻了。
首辅周延儒,居然只捐出了区区两千两银子。
而他们三个傻乎乎地,每个人都捐了整整一万两。
一万两银子啊!实在亏惨了。
越来越觉得痛心的周奎几人,真想抽自已几个耳光。
如果早知如此,绝对不会急于捐款。
可现在好了,捐得太多了!
懊恼至极的周奎三人,立刻连忙开口道:“回禀皇上。”
“微臣昨天在皇后娘娘那里,已经捐了一万两银子!”
“家中已经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了。”
周奎急忙解释一番,生怕还要再被要求捐款,心中充满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