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心中的想法也逐渐开阔起来。
他原以为日后需要费尽心思才能讨好朱由检。
如今看来似乎有了新的灵感。
如今,朱由检将柳如是留下后,王承恩终于有了明确的目标。
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他们的工厂,都在考虑之内。
朱由检并不知晓,王承恩已经在脑海中规划了许多新的策略。
作为一位皇帝,未来他将享有的资源无疑会更加丰富。
话说回来,
此时,朱由检的关注点转向了眼前堆积如山的银两与黄金,超过千箱,每一箱都让人感到目眩。
首次面对如此海量的金银,朱由检脸上的微笑变得更加明媚。
手持账单的锦峰也面带微笑,开始向皇上汇报。
他向众人呼吁着更多的支持与互动。
接着他严肃起来:“禀报陛下!”
“此次对周延儒等人住所进行的搜查中,发现并扣押的银两与黄金总数达三千五百万两!”
“各类房产商铺合计两千多间。”
“此外,已知的土地量也是极为惊人。”
“仅是直接或间接由周延儒等人及其家族控制的土地面积便有八千万亩。”
“而这还仅是在京师官员的直属亲属手中所得的数据。”
“对于他们在老家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的搜查工作,我们锦衣卫也在积极展开。”
“预计在完成对其家族三代的全面查没后,还将有大量的金银及其他财富被查出。”
锦峰一口气列举了这次搜查所得到的财富规模。
除去需要通过拍卖等方式处理的艺术品与珍宝之外,
银两,以及大量的房产商铺和土地面积,让朱由检深感震惊。
旁边的王承恩,更是已经被眼前的巨大财富所震慑,心中震撼难平。
这种程度的贪婪简直不可思议。
三千五百万两金银,已经几乎等于大明年收入的一倍。
谁能想到,仅仅是几个朝廷大臣,其财富积累竟相当于大明全国近两年的财政总收入。
其财富之巨,几乎到了国库级别的地步。
这些年里,这些官员不知吞噬了多少民脂民膏。
这样的罪过,足以定夺其死罪多次。
这三千五百万两的金银,再加上数千间房产商铺,无一处不是繁华地段的宝贵资产,每一寸都可能转换为更多的财富。
尤其宝贵的是那八千万亩的土地资源,即便按最低估的价值来计算——每亩一两银子,这也意味着这八千万亩土地的价值至少在八千万两之上。
然而,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土地的实际价值远不止这个数目。
特别是在两京、江南这些主要粮食产区,其价格可能至少能达到每亩三十两以上。
这样算来,这八千万亩土地的价值至少可达2.4亿两银子!
八千万亩土地,价值2.4亿两银子。
整个明朝现有的可耕地也不过八亿亩,而这一批被官员们占据的地皮就占到了整个国家耕地总量的十分之一。
借助这些土地的生产力,这些人每年都积累了巨额财富,压榨着普通的百姓,导致每年遇到灾害时,灾民便难以存活。
难怪国家屡遭天灾人祸之时,总有一大批的百姓因为生活难以为继而流离失所。
无论是政务官还是军界将领,居然都有人背弃了大明。
他们希望看到大明衰败,转而效忠于皇太极之辈。
这些人不断提供情报与物资支持,助皇太极等人逐步壮大,进而连续侵扰大明领土。
这一系列行径,使大明军民伤亡惨重,每次战败几乎都有官员的身影。
一旦大明沦亡,这些叛徒能够立刻转换阵营。
然而,像王承恩这样的宦官,则毫无生路。
官员们的叛变不仅旨在倾覆大明,更是意在令包括王承恩等人在内的忠实之人走向毁灭。
家国之仇,
忍无可忍的王承恩,脸上带着激愤,开口向皇帝奏报:“启奏陛下。”
“那些官员们的种种行为简直丧尽天良。
吃的是大明的俸禄,却反过来向后金势力投降。”
“仿佛希望大明无法抵御后金铁骑的侵犯,这些人的罪行永远不应被宽恕。”
“即使诛其三族,都难以平息我心中的怒火。
我建议应该诛灭九族!”
“一个也不应放过,这帮官员真是罪大恶极!”
王承恩语气中满含杀意,显露出极端的愤慨。
依据锦衣卫搜集来的种种证据,了解到周延儒等人所做的所为后,不将这些人全家斩尽杀绝,王承恩内心实在无法释怀。
在他看来,即便是诛灭十族也完全合情合理。
而自家皇上只是下令灭掉三族。
相比之下,官员们的罪行显然配不上如此轻缓的刑罚——灭九族!
务必彻底铲除,以儆效尤!
汇报结束后仍站于原处的锦峰听到王承恩的提议,顿了顿随即附和道,“正确无比!”
“微臣恳求皇上圣断,下达旨意将所有背叛朝廷、与外贼互通声息者的九族全部处决!”
“不能留下任何一人!”
“这些人与后金逆贼狼狈为奸,犯下通敌卖国、图谋不轨之大恶。”
“仅诛其三族确实显得惩罚过轻,微臣同意王公公的意见。”
“务必要将九族尽行诛杀!”
王承恩与锦峰的决心无比坚定,这样的严酷惩治虽不多见,
但于这群叛徒而言,却绝对是罪有应得。
不这样处罚无以抚平民怨。
朱由检望着眼前建议加重刑法的王承恩和锦峰,自身的杀意亦随之涌现。
虽然早知这些官员们并非善类,
但在听取锦峰详细汇报之后,他才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些官员的背叛之甚远超先前所闻。
其行径之恶劣令人发指。
面对着王承恩与锦峰充满期冀的眼神,朱由检并未辜负二人期望:“诛之无妨。”
“尽数处死!”
“凡是勾结敌国,将粮食和军事物资供给逆贼和后金,并泄露我国信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