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在京城的客栈中,望着窗外繁华却又陌生的街道,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落榜的阴影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时,客栈的小二名叫顺子,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他看到赵宇整日郁郁寡欢,便想着法子开导他。顺子端了一壶茶走进赵宇的房间,轻声说道:“赵公子,我知道您因为落榜心情不好,可您这样整日愁眉苦脸也不是个事儿啊。您看这京城,每天都有无数人经历着起起落落,您不过是暂时失利罢了。”
赵宇抬起头,看着顺子,苦笑着说:“顺子,你不懂。我为了科举,放弃了太多,也辜负了太多人的期望。我现在只觉得自已一无是处。”
顺子在赵宇对面坐下,认真地说:“赵公子,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我知道,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希望。您有才华,有学识,这次落榜只是运气不好罢了。您可不能就这么放弃啊。”
赵宇微微摇了摇头,说:“你说得轻巧,可我该如何重新开始?我连自已错在哪里都不知道。”
就在赵宇陷入绝望之时,一封信件从家乡传来。赵宇看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心中一暖,那是柳云的来信。他急忙拆开信件,柳云温柔的话语映入眼帘:“赵宇,我听闻你落榜的消息,心中甚是担忧。但我相信你,你绝非平庸之人。一次的失败算不得什么,你有满腹才华,定能在下次科举中大放异彩。无论多久,我都会在这里等你,你不要放弃。”
赵宇的眼眶渐渐了,柳云的话如同一束光照进了他黑暗的世界。他紧紧握着信件,仿佛握住了所有的力量。
“柳云,你对我如此信任,我怎能辜负你。”赵宇喃喃自语道。
这时,赵宇想起了之前在京城结识的一位老者,名叫孙伯。孙伯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或许他能给自已一些建议。赵宇整理了一下衣衫,起身前往孙伯的住所。
见到孙伯后,赵宇恭敬地行礼:“孙伯,晚辈此次科举落榜,心中迷茫,特来向您请教。”
孙伯看了看赵宇,微微点头:“年轻人,落榜乃是常事。你且先说说你此次考试的情况。”
赵宇将自已在考场上的表现,以及对试题的理解详细地告诉了孙伯。孙伯听后,沉思片刻,说道:“你虽有才华,但在答题时过于拘泥于书本,缺乏自已的见解。科举考试,考官不仅看重学识,更看重考生的思维与见解。你需多读些史书典籍,了解当下时政,拓宽自已的视野。”
赵宇恍然大悟:“孙伯,您的话如醍醐灌顶。晚辈之前确实只专注于书本知识,忽略了其他方面。”
孙伯微笑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准备。只要你用心,下次定能成功。”
从孙伯那里回来后,赵宇像是换了一个人。他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早早起床,诵读经典,研究史书,还时常与其他书生交流讨论,听取不同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王逸的书生。王逸性格开朗,思维敏捷,他看到赵宇如此努力,便主动与他结交。
“赵兄,我听闻你落榜后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实在令人钦佩。”王逸笑着说。
赵宇谦逊地回应:“王兄过奖了。我不过是不想再辜负他人的期望罢了。”
王逸拍了拍赵宇的肩膀:“赵兄,你我志同道合,不如以后一起学习,相互切磋。”
赵宇欣然答应:“如此甚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宇的学识和见解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对科举也重新充满了信心。
一日,赵宇与王逸在书房中讨论学问,王逸突然问道:“赵兄,你如此努力,若是下次科举又落榜了,你会如何?”
赵宇眼神坚定地说:“王兄,我不会再让落榜之事发生。但若是真的再次失利,我也不会放弃。我会一直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为我知道,在小镇上,有一个人一直在等着我,我不能让她失望。”
王逸看着赵宇,心中暗暗佩服:“赵兄,你对爱情的执着,对梦想的坚持,定会感动上苍。我相信你一定会高中的。”
赵宇望着远方,心中默默说道:“柳云,等我。我定会带着荣耀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