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8 章:澄清谣言---

面对愈演愈烈的谣言,赵宇与柳云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从证据入手,让事实说话;另一方面则借助友人之力,从舆论层面进行反击。

赵宇首先找到了负责调查此事的大理寺少卿周大人。周大人一向以公正严明著称,他仔细查看了赵宇提供的粮仓建设工程的各项资料后,说道:“赵侍郎,从这些资料来看,你在工程中的操作并无不妥之处。但如今谣言汹汹,仅凭这些,恐怕难以让众人信服。我们还需找到更多有力的证据,尤其是能直接反驳那些恶意中伤你的谣言细节的证据。”

赵宇点头称是:“周大人所言极是。赵某也在努力寻找,只是这幕后黑手似乎早有准备,将一些事情掩盖得很好。”

周大人沉思片刻,说道:“我会派人从那些与工程相关的商贾、工匠入手,看看能否找到突破口。他们或许知道一些关键信息。”

与此同时,林文也没有闲着。他在京城的文人圈中积极奔走,联络了一些有正义感的文人,共同撰写文章,为赵宇正名。

在一次文人聚会上,林文慷慨激昂地说道:“诸位,我们身为文人,当以笔为剑,维护正义。如今赵侍郎被恶意诽谤,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们要让百姓知道真相,不能让奸人得逞。”

一位名叫苏墨的文人站了起来:“林兄,我赞同你的话。但我们的文章如何才能让更多的百姓看到呢?毕竟现在谣言已经深入人心,想要改变百姓的看法并非易事。”

林文胸有成竹地说:“苏兄放心。我已与京城的几家书局商议好了,他们会将我们的文章印制成小册子,免费发放给百姓。同时,我们还会在一些热闹的集市、茶馆等地,安排专人诵读这些文章,让更多的人听到真相。”

在调查过程中,周大人的手下发现了一个关键人物——曾经在粮仓建设工程中被赵宇处罚过的一个小工头,名叫王二。王二因偷工减料被赵宇发现后,怀恨在心,被刘大人等人收买,成为了他们散播谣言的一枚棋子。

周大人亲自审问王二:“王二,你可知你所散播的谣言乃是诬陷朝廷官员,这是大罪。若你现在如实交代,或许还能从轻发落。”

王二开始还嘴硬:“大人,我所说的都是事实,我亲眼看到赵大人收受贿赂。”

周大人冷笑一声:“哦?那你且说说,你是在何时何地看到的?收受的贿赂又是何物?”

王二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周大人见状,继续说道:“王二,你若再执迷不悟,休怪本官无情。”

王二心中害怕,终于道出了实情:“大人,是刘大人和张大人让我这么说的。他们给了我一笔钱,让我编造这些谎言,还教我如何说才能让人相信。”

周大人得到这个口供后,立刻上报给了皇帝。皇帝听闻后,大怒:“朕本就觉得赵宇不会做出这等事,果真是有人蓄意陷害。”

赵宇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对柳云说:“娘子,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这下可以还我清白了。”

柳云也很高兴:“赵宇,这一路走来实在不易。多亏了周大人和林文他们的帮助。”

随后,皇帝下令,将刘大人、张大人以及王二等人带到朝堂之上,当面对质。

朝堂上,气氛严肃。皇帝坐在龙椅上,威严地说道:“刘大人、张大人,你们为何要陷害赵侍郎?”

刘大人还想狡辩:“陛下,臣冤枉啊。这都是王二的一面之词,他是为了脱罪,故意诬陷臣等。”

周大人站了出来:“陛下,臣已调查清楚。除了王二的口供,还有诸多证据表明,他们与那些恶意散播谣言的商贾勾结,意图破坏粮仓建设工程,陷害赵侍郎。”

说着,周大人将调查所得的证据一一呈上。

皇帝看过证据后,怒视着刘大人和张大人:“你们身为朝廷官员,不思为朕分忧,为百姓谋福,却做出这等阴险狡诈之事。朕剥夺你们的官职,打入大牢,等候发落。”

赵宇上前谢恩:“陛下圣明,臣感激陛下的信任。臣定当更加努力,为陛下尽忠,为百姓效力。”

皇帝微微点头:“赵爱卿,你在此次事件中受了委屈。朕会对你有所补偿。”

下了朝,赵宇与林文等人相聚。

林文笑着说:“赵兄,如今真相大白,你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赵宇感激地说:“林兄,若不是你和诸位朋友的仗义相助,我恐怕难以度过此难关。这份恩情,赵某铭记在心。”

苏墨也说道:“赵大人清正廉洁,那些奸人想要陷害你,实在是自不量力。如今京城的百姓也都知道了真相,对大人您钦佩有加呢。”

赵宇谦逊地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希望日后官场能更加清正,少些这等勾心斗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