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赵宇和柳云都意识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不能固执已见,唯有相互妥协,才能找到最适合赵启的教育之路。
这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庭院中,赵宇早早起身,来到书房,看着满架的书籍,心中思索着该如何调整自已的教育计划。他深知柳云的担忧不无道理,孩子的天性不应被过度压抑,但科举之路又是赵启未来立足朝堂、光宗耀祖的重要途径。
柳云也没有闲着,她在花园里陪着赵启玩耍。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她暗暗决定,要全力支持赵宇的教育理念,但也要确保赵启能在快乐中成长。
“启儿,你看这朵花,它叫牡丹,是花中之王哦。”柳云指着一朵盛开的牡丹,温柔地对赵启说道。
赵启眼睛一亮:“娘,牡丹真好看,比我昨天看到的小花都大。”
柳云笑着说:“是呀,这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像这牡丹,它不仅美丽,还有着高贵的寓意。就如同你日后读书识字,也能领略到书中许多美好的道理。”
赵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娘,那我要读书,像爹爹一样有学问。”
这时,赵宇从书房走了出来,听到了赵启的话,心中一阵欣慰。他走到赵启身边,蹲下身子,摸了摸他的头:“启儿,爹爹和娘会一起教你读书识字,你要好好学习哦。”
赵启开心地说:“好,爹爹,娘,我会听话的。”
赵宇看向柳云,说道:“娘子,我想过了,咱们可以先从一些有趣的诗词入手,像李白的《静夜思》,简单易懂,又富有意境,既能让启儿感受到诗词的美妙,又不会让他觉得枯燥。”
柳云表示赞同:“这主意不错,启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我们可以结合这些事物来教他诗词。比如看到月亮,就教他《静夜思》,这样他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为了更好地教导赵启,赵宇决定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来家中做启蒙先生。这位老夫子名叫孙敬,学识渊博,且为人和蔼可亲。
孙敬夫子来到府上后,与赵宇和柳云进行了一番长谈。
孙敬夫子捋着胡须,说道:“赵大人,赵夫人,教育孩童,当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需先培养其品德心性,再授以学业知识。”
赵宇恭敬地说:“夫子所言极是,赵某也是这般想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还望夫子多多指点。”
孙敬夫子看了看在一旁玩耍的赵启,笑着说:“小公子生性活泼,可采用寓教于乐之法。比如,可将一些字词编成有趣的歌谣,让小公子在传唱中学会。”
柳云听了,眼睛一亮:“夫子这法子甚好,启儿肯定会喜欢的。”
在教学过程中,孙敬夫子果然如他所说,将枯燥的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他教赵启唱道:“日月星,天地人,山川河,草木春。”赵启一边唱着,一边欢快地跳着,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词。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赵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有些贪玩,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书写字。
赵宇有些着急,对柳云说:“娘子,这样下去可不行,启儿若是不能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日后如何能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柳云则认为,孩子还小,不能过于逼迫。她对赵宇说:“赵宇,我们要耐心引导,不能让他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情。或许我们可以给他一些小奖励,鼓励他认真学习。”
于是,柳云亲手做了一些精致的小点心,对赵启说:“启儿,如果你今天能认真读完这篇文章,娘就给你吃点心。”
赵启看着点心,眼睛放光:“娘,我会认真读的。”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赵启逐渐在学习和玩耍之间找到了平衡。他既能开心地玩耍,又能在学习时专注认真。
一日,赵启读完一篇文章后,跑到赵宇和柳云面前,得意地说:“爹爹,娘,我读完了,这文章里的故事可有趣了。”
赵宇笑着抱起赵启:“启儿真棒!不过你可不能骄傲,还要继续努力哦。”
柳云也在一旁说道:“是呀,启儿,你要记住,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持之以恒。”
赵启点头:“我知道了,爹爹,娘,我会努力成为像爹爹一样有学问的人的。”
看着赵启的成长,赵宇和柳云相视一笑。
赵宇对柳云说:“娘子,多亏了我们的相互妥协和共同努力,启儿才能有这样的进步。”
柳云温柔地说:“是呀,以后我们也要一直这样,陪伴启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