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其实这次来,也是实在太困难了,就想着来投奔您,怕给您添麻烦了。”
白秀云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傻孩子,说的什么话呀,你能来投奔姨,那是看得起姨,咋会是添麻烦呢。”
聋老太太又扭头看向一旁的沈泽泉和林跃跃,微笑着问道:“这两位是?”
“这是我女儿林跃跃,这是沈泽泉。”白秀云赶忙介绍道。
聋老太太点了点头,目光在沈泽泉和林跃跃身上打量着。
林跃跃有些腼腆地往白秀云身后躲了躲,只探出个小脑袋。
而沈泽泉则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奶奶好!”
他深知聋老太太在这院子的威望。
只要能讨得老太太的欢心,往后在这四合院的日子指定能顺畅不少。
见沈泽泉这么有礼貌,聋老太太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
她在沈泽泉身上来回打量着,那目光里透着毫不掩饰的喜欢。
至于林跃跃则被她抛到脑后。
“你们吃饭了吗?这一路过来,怕是都饿坏了吧?”
聋老太太朝他们走近了几步,轻轻拍了拍沈泽泉的肩膀。
“奶奶,我们在火车上吃了口窝窝头,这会儿还不咋饿呢。”
其实那窝窝头又干又硬,在火车上也就勉强垫了垫肚子。
这会儿肚子里早就在咕咕叫着抗议了,只是沈泽泉实在张不开口说饿。
或许是沈泽泉的那声“奶奶”,触动了聋老太太的心,这么多年孤家寡人一个,也渴望亲人相伴。
如今看到沈泽泉,她心里动了念头。
这孩子长周正,看着也靠谱,要是能一直留在身边,也算晚年有依。
她越看越欢喜,对沈泽泉也是越来越热情了。
“哎呀,孩子,别跟奶奶客气,这都到自个儿家了,可不能饿着肚子。”
沈泽泉心里一暖,赶忙笑着应道:“奶奶,真不用,您别忙活了,我们等会儿随便对付一口就行。”
话音刚落,可那肚子却像是故意拆他的台,“咕噜”叫了一声,声音还挺大,在这安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沈泽泉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哈哈,瞧瞧这肚子,可比你这小嘴诚实多啦,都叫得这么响了,还说不饿呢,快别跟奶奶客气咯。”
聋老太太也不等沈泽泉再回应,就转身朝着屋内的小厨房走去,脚步虽略显蹒跚,但动作还算利落。
“姨,您慢着点儿呀,这活儿哪能让您一个人忙活呢,我来帮您。”
白秀云便紧紧跟在聋老太太身旁,随着她一同走进厨房。
聋老太太先是从角落里的粗布袋里,掏出混合好的杂粮面粉。
“给孩子们做点面条吧。”
“姨,您去外边坐着去吧,我来做。”
白秀云赶忙接过来,心想着老太太年纪大了,可不能让她在这厨房里忙活累着。
自已年轻力壮的,做顿饭还是不在话下。
“好,好。”
聋老太太应着走出厨房,和沈泽泉坐在板凳上闲聊起来。
经过一番询问,她越来越满意,嘴角的笑意就没落下过。
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把这孩子留在身边。
对于林跃跃呢,虽说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毕竟是个女孩。
女孩总归是要嫁出去的,不能像男孩一样长久地留在身边给自已养老送终。
所以聋老太太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沈泽泉身上。
不多时,白秀云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手里端着几碗热气腾腾的杂粮面条,笑着招呼道:“姨,泽泉,跃跃,饭做好啦,快来趁热吃吧。”
林跃跃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她也早就饿的受不了了。
聋老太太在沈泽泉的搀扶下慢慢站起身来,朝着桌子走去。
“哎呀,闻着这味儿就知道肯定不错,辛苦秀云啦。”
众人围坐在桌旁,开始吃起了面条。
沈泽泉先给老太太盛了一碗,又给白秀云和林跃跃分别盛好,这才自已端起碗。
“嗯,这面条有嚼劲,味道真不错。”聋老太太吃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
沈泽泉笑着说:“奶奶,您喜欢就好,以后我也学着做,天天给您做好吃的。”
老太太一听,更是乐开了花,慈爱地看着沈泽泉说:“好呀,好呀,奶奶就盼着能天天吃你做的饭呢。”
饭后,聋老太太在沈泽泉的搀扶下,慢慢站起身来。
她轻轻拍了拍沈泽泉的手,然后朝着一旁的两间房走去,众人便也赶忙跟上。
来到房前,聋老太太停住脚步,转身面向三人。
她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透着一丝落寞,缓缓说道:
“我这一辈子无儿无女,守着这几间房,孤孤单单地过了这么多年。
原先想着,就留一间给自已安身,其余的都捐给国家,好歹也算是为国家出份力。”
近些日子来,她眼看着周围局势变幻莫测,心里也明白,房子多了,说不定哪天就被收走了。
思来想去,倒不如趁现在这个机会,把房子送给他们,身边也能有个照应。
念头及此,聋老太太将目光移向了沈泽泉。
沈泽泉被聋老太太看的心里一紧,不知她接下来要说什么。
“泽泉啊,你愿不愿意认我这个奶奶?这房子,将来也有你一份,就当是奶奶给你的一点心意,也算是给你在这安个家。”
聋老太太期盼的望着沈泽泉。
沈泽泉也是一愣,不过仅仅片刻的迟疑,他还是应下了。
“奶奶,能有您这样的奶奶,是我此生最大的福分。不过房子就算了,您能让我们住,我们就很知足了。”
“好好好,我的乖孙子。奶奶没什么别的家当,就这两间房,将来就留给你娶媳妇用。”聋老太太激动的热泪盈眶。
沈泽泉心里也泛起一阵感动,对于认下聋老太太作奶奶一事,他本就没有丝毫反感。
只是这突如其来的两间房馈赠,让他清楚地知晓这绝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得到的好处。
老太太独自一人,所求的无非是有人能陪伴在侧,为她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