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这不科学,但很管用!

祁同伟没有停步,只是侧过脸,目光沉静如水。“再硬的骨头,也得啃下来。”

说话间,几人己经下了一楼,走到办公楼外。

北地的风似乎又大了些,卷起的沙尘让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祁同伟眯了眯眼,望向那广阔得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厂区,心中那股被丁海峰压下去的火苗,又重新燃烧起来。

一个礼拜,一个样品,一场硬仗。

输了,灰溜溜回去,赢了,就是一片新天地!

“我先送你们去招待所,”李建斌说,“咱们厂的招待所条件还行,你们先安顿下来。明天上午,我再带你们去技术科那边,看看能不能把丁总工说的那些测试标准细则先要过来。早点拿到,你们也好早做准备。”

祁同伟感激地说:“那太麻烦李哥了。我们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全靠您了。”

“客气啥,老刘和我是战友,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嘛!”李建斌爽朗一笑。

“再说了,你们这项目要是真成了,我脸上也有光不是?”他眨了眨眼,带了点北方人特有的实在和幽默。“到时候,说不定还能跟你们去汉东喝两杯呢!”

钱保国也露出一丝微笑:“那就借你吉言了。”

李建斌的效率很高。第二天一早,厚厚一叠打印的技术参数和测试标准细则就送到了祁同伟手上。

附带的,还有几本北星厂内部发行的《机械加工工艺参考》和《特种材料手册》,封皮都有些卷边。

“丁总工特意交代,这些资料只能在厂区内参阅,不能带出。”李建斌压低声音,指了指其中一本,“这本热处理的,市面上见不着。”

祁同伟接过,那纸张带着油墨和铁屑的混合气味。

“替我们谢谢丁总工。”

李建斌摆摆手:“谢就不必了。他那人,就那样。你们赶紧看,能吸收多少是多少。”

他又帮忙在招待所后面找了个废弃的小工具房,勉强能放下他们从大塘镇带来的简陋设备和那堆破烂零件。

接下来的六天,成了祁同伟和钱保国在大塘镇农机厂那一周的超级加倍版。

工具房的灯,几乎彻夜亮着。

钱保国像是年轻了二十岁,又像是瞬间苍老了二十岁。

他捧着北星厂的资料,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用铅笔在带来的图纸上飞快勾画。

那些陌生的合金牌号、热处理曲线、公差标准,像一座座大山。

祁同伟则成了全能下手。

清理场地、搬运零件、打磨毛刺、记录数据。

他甚至学会了操作那台从农机厂拆来的、比他还年长的旧车床,虽然只能干些粗加工的活。

刺鼻的金属切削液气味,与焊枪的弧光,填满了每一寸空间。

丁海峰偶尔会从工具房外“路过”,隔着积满灰尘的玻璃窗朝里看一眼,什么也不说,转身就走。

那沉默的注视,比任何严厉的斥责都更具压力。

第三天深夜,钱保国遇到了瓶颈。

核心泵体的材料强度和耐磨性始终无法达到北星厂的标准,带来的那几种特种钢在反复试验后都差了那么一点。

“不行,这些材料,热处理之后硬度够了,韧性又不足。或者韧性可以,高温下的蠕变又控制不住。”钱保国布满油污的手指在几块试验品上,声音沙哑。

祁同伟翻动着李建斌给的《特种材料手册》,目光落在一个代号为“BX-07G”的合金上,北星厂自研,主要用于特种车辆的承重结构件。

“钱师傅,这个材料怎么样?北星厂自用的,性能参数很高。”

钱保国凑过来看了看,摇头:“好是好,但我们搞不到。而且,这种高镍铬合金,加工难度极大,我们这台破车床,怕是啃不动。”

祁同伟没说话,起身出去了。

半小时后,他拿着一张手绘的草图回来,上面是几个泵体关键部位的尺寸和公差要求。

“李哥帮忙问了,他们废料库里,可能有这种合金的边角料。加工的话,他说夜班有个老师傅,可以借用一台封存的精密镗床半小时,但要我们自己操作。”

钱保国盯着草图,又看看祁同伟,浑浊的眼珠里第一次有了些波动。

那一晚,钱保国亲自操作精密镗床,祁同伟在一旁按照他的指示调整冷却液流量和进刀速度。

镗床的精度远非大塘镇那台老伙计可比。

凌晨西点,一个闪着金属幽光的泵体雏形终于加工完成。

第六天傍晚,经过无数次拆装、打磨、调试,改进型的转向助力泵样品终于组装完毕。

它比最初那个“铁疙瘩”精致了不少,关键部位的连接也更显紧凑。

两人在工具房内用简陋的设备进行模拟测试。

“压力稳定,流量正常。”祁同伟记录着数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钱保国拨动连接杆,模拟低温环境。突然,压力表指针一阵剧烈晃动,助力响应慢了半拍。

“停!”钱保国脸色一变。

拆解,检查。

问题出在低温环境下,一个关键的橡胶密封圈弹性急剧下降,导致了内部轻微泄压。

此时,距离刘厂长给出的一周期限,只剩下最后十几个小时。

祁同伟的心沉了下去。重新定制特种耐低温密封圈,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钱保国盯着那个小小的密封圈,以及泵体上对应的凹槽,眼中布满血丝。

他拿起游标卡尺反复测量,又在纸上快速画着什么。

“小子,去找一块最耐磨的聚西氟乙烯板材,还有最小号的弹簧钢丝。”钱保国猛地抬头,声音嘶哑却异常果决,“我改它的密封结构!”

一个小时后,钱保国用聚西氟乙烯手工打磨出一个异形垫片,内部嵌入了用弹簧钢丝弯成的微型涨圈。

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应急方案,依赖的是老师傅几十年积累的手上功夫和对材料特性的极致理解。

这不科学,但很管用!

第七日上午九点,北星机械厂三号测试车间。

刘振华、丁海峰,还有几位北星厂的技术骨干都到了。

巨大的动态测试台架旁,气氛肃穆。

祁同伟和钱保国将他们的样品小心翼翼地安装到台架的预留接口上。

丁海峰亲自走到控制台前。

“按二级疲劳测试标准加载,模拟低温启动,加入震动干扰。”他没有看祁同伟,声音平静地发出指令。

沉重的加载臂缓缓压下,电机开始轰鸣。

屏幕上,代表压力、流量、响应时间的曲线开始跳动。

祁同伟的手不自觉地握紧。

钱保国站在他身旁,身体站得笔首,只有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十分钟,二十分钟……

各项数据在预设的波动范围内平稳运行。

“加大负载,百分之一百五十。”丁海峰的声音依旧没有起伏。

警示灯开始闪烁,台架发出“咯吱”声。屏幕上的压力曲线骤然拔高,又被助力系统迅速拉回。

“低温冲击测试。”

液氮喷射,样品表面迅速凝结一层白霜。

钱保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个临时改造的密封结构,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曲线有瞬间的抖动,但立刻恢复平稳。

一个小时后,测试结束。

丁海峰走到样品前,戴上白手套,仔细检查了每一个连接处,又让人拆开查看了内部磨损情况。

他对着光,审视着那个由钱保国手工改造的密封件,许久没有说话。

最后,他回到控制台,调出所有测试数据。

整个车间鸦雀无声。

“泵体材料BX-07G,热处理工艺基本达标。密封结构……有新意,低温性能超出了预期。”丁海峰放下手里的记录板,转向刘振华。

“初步测试,各项核心指标符合,部分数据,如低温响应速度和极限过载下的稳定性,优于我们档案中十五年前的同类产品数据。”

刘振华脸上露出了笑容。

下午,北星机械厂董事会。

刘振华将大塘镇的招商引资方案、红旗工业园的规划,以及样品测试的初步结果摆在各位董事面前。

“……南线供应的瓶颈,以及逐年攀升的运输和人力成本,是我们北星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塘镇的方案,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选项。祁同伟同志他们带来的这个转向助力系统,虽然技术不算最新,但胜在成熟可靠,成本低廉,且经过钱师傅的改良,性能有保障。”

一位董事提出疑问:“丁总工,技术层面,您的最终意见?”

丁海峰扶了扶眼镜,将一份打印好的详细测试报告分发下去。

“样品通过了厂内A级动态测试。结构设计合理,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有改进,尤其是在低温性能和抗疲劳方面,表现稳定。如果能解决后续批量生产的品控和工艺稳定性,可以考虑作为部分老旧装备的维修替换件,或特定民用特种车辆的配套组件。”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成本优势明显。”

这几乎是丁海峰能给出的最高评价。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最终投票结果,全票通过!

北星机械厂决定,在大塘镇红旗工业园投资五百万元,建立分厂,生产该型转向助力系统及其他相关军民两用配件。

会议室门打开,刘振华率先走出来,朝等候在外的祁同伟和钱保国伸出手。

“祁副书记,钱师傅,恭喜!合作愉快!”

祁同伟和钱保国几乎同时伸出手,与刘振华紧紧相握。

一周的煎熬,在这一刻,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