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幽王遭难,申侯犬戎兵连。骊山烽火化尘烟,镐京焚痕可见。
北窑窖藏铜器,诸侯心意阑珊。周王权势似风残,终是繁华梦断。
各位历史探秘者们,欢迎来到公元前771年这个改写西周命运的关键年份。《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十一年,申侯与缯、犬戎攻幽王,杀之于骊山下。”这段文字,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西周灭亡的历史大锁,敞开了东周的历史大门。
咱们先来从纵向联系梳理一下周室崩溃的链条。
周之衰自昭王始!昭王南巡狩不返。正义引《帝王世纪》:“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殁于水中而崩。”
周人讳之,难有实证。然至穆王,似即复振。周朝之文王时,即以犬戎为患,自幽王卒,亡于犬戎,但是穆王能够征犬戎,可见实为周之雄主。但与王母之事又为话本。幽王烽火戏诸侯更是评话。所以吕思勉说,《史记》幽王之事全系神话传说,不足为据。
再看政治矛盾的激化,清华简《系年》提到“幽王废申后,逐太子,申侯怒而逆犬戎”,这就揭示了权力斗争是触发军事冲突的首接原因,好比是点燃西周灭亡这枚炸弹的导火索。洛阳窖藏青铜器数量激增,也印证了《诗经·小雅·雨无正》里“邦君诸侯,莫肯朝夕”所描述的诸侯离心局面,西周就像一座根基动摇的大厦,摇摇欲坠。
从横向联系来看,面对这场巨变,诸侯们的应对策略各不相同。
晋国和郑国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政策,如两只谨慎的乌龟,遇到危险先缩起头来。而秦国却迎来了崛起的契机,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前770年),因此获封诸侯,开启了秦国扩张的征程,仿佛是抓住了命运递来的橄榄枝,踏上了逆袭之路。
放眼全球,公元前8世纪不少政权都经历了更迭。
亚述帝国在公元前722年,萨尔贡二世通过政变上位,这和西周因外力颠覆而灭亡的模式截然不同。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因利比亚人的渗透导致王权碎片化,这和周室诸侯离心的情况有点类似,都面临着政权内部的瓦解。
不过,历史的画卷中总有一些留白之处:
犬戎入侵的背后因素与内外勾结可能性。犬戎入侵是西周灭亡的首接原因,但犬戎为何能在此时成功入侵并攻破镐京,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因素。一方面,犬戎自身的军事力量和组织形式在当时是怎样的,其与西周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联合入侵的可能;另一方面,西周内部是否存在与犬戎勾结的势力,有观点认为申侯为了外孙宜臼的利益,可能与犬戎有某种程度的勾结,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的证据,需要从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中去寻找线索。
西周晚期可能面临着经济困境和财政危机,这对其灭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关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如农业生产技术、土地制度的变化、商业发展程度以及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具体情况等,相关史料记载有限。我们不清楚西周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问题的,财政危机是否导致了军事力量的削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明天咱们要见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护驾受封诸侯,这场政治重组又将如何开启东周列国时代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历史的精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