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张淑琴的格局

听张远山这么一说。

何柱明白,婚事成了!

心里很是高兴。

妻子贤惠,岳父岳母更明事理。

这对一个快要成家的男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叔,婶,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更不会辜负淑琴。”

王素兰笑道:“还叫叔婶呢?”

“爸,妈!”

“哈哈哈,好,柱子,我们两口子这就把淑琴托付给你了,现在新国家新气象,不讲以前的旧礼节,我家也不要什么彩礼,只要你对淑琴好就行,你们商量个日子吧,离过年没多久了,我们两家都提前准备!”

张淑琴喜道:“那就腊月二十六吧,临近过年,工厂和学校大部分都开始放假,大家都有时间。”

王素兰无奈笑道:“丫头,你一天都不想在家里多待啊?”

张远山道:“我们就你一个女儿,就算你出嫁了,这三间房子也是你的,这个院永远是你的家!”

“我知道,爸,妈,我这不是发表一下意见吗?你们要是觉得腊月二十六不行,也可以不采纳。”

张远山笑着摇了摇头。

“柱子,你看腊月二十六行吗?”

“行,爸,那天是年前最合适的日子了。”

“那好,就定腊月二十六,一进腊月,我就开始通知亲戚朋友,你们两个可不能反悔。”

“爸,淑琴既相托于我,此生定不辜负,不但婚前不悔,婚后也不悔,我虽比不了晏婴品德高尚,但也不会辜负结发妻子。”

何柱这话一说。

张淑琴喜得脸上一红,赶紧低头夹菜。

张远山夫妻俩不禁连连点头。

“柱子,听淑琴说你只读过小学?我看你的学识可不止小学啊!”

“爸,我这是认识淑琴后,近朱者赤,喜欢上学习了,每天晚上经常看书的缘故。”

“好,真是好样的,但书要藏好,尤其是古书籍,千万别被小题大作的坏人发现,不然一个举报,就说不清了。”

“嗯,我明白,谢谢爸提醒。”

不管古书籍还是国外书籍,何柱看完就直接放进随身空间了。

那些想使坏的禽兽根本无从下手。

穿越后,只有他欺负拿捏禽兽。

不能存在禽兽拿捏他的事。

到下午快四点的时候,何柱打算回家。

又被张远山夫妻留下,一起吃了晚饭。

一直聊到九点多,一家三口才把何柱给送出四合院。

张淑琴更是把何柱给送到了胡同口。

“咱们结婚,往保城送个信吗?”

“你说呢?”

何柱反问起了张淑琴。

“嗯……我觉得吧,虽然他抛下了你兄妹,但你们并没和他断绝父子关系,只要没断绝关系的父亲在世,做儿子的结婚,都该让他知道,至于来不来,那就在他了,至少在外人看来,你不输理,不会有人议论你的不是。”

何柱点了点头,露出一丝笑容。

张淑琴又道:“当然了,就算你不往保城送信,我也理解你的做法,我能体会到你这几年的艰辛,我支持你的任何决定,毕竟你是当家的,在外人面前,我会替你解释的。”

能想到保城的公爹何大清。

说明张淑琴真是个懂事理的人。

能站在丈夫的角度去替丈夫感受。

支持丈夫的决定,还替其在外人面前解释。

这格局比秦淮茹不知强出多少倍。

更说明她更是个尊重丈夫的传统贤惠女人。

何柱心里很是赞赏。

将心比心,怎能不尊重她呢?

“淑琴,你说的对,没签字画押,没在街坊邻居的见证下断绝关系,我结婚以及雨水出嫁,都得给保城那边送信,来不来是他的事,送不送信是咱的事。”

其实何柱知道。

何大清肯定不会来,也不敢来。

之所以跑到保城。

看上白寡妇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正值划成分。

在他脑海里存着的傻柱记忆里。

小时候的傻柱生活非常富裕。

刘光齐、阎解成等人吃不饱穿不暖。

他却不缺吃穿。

记忆中爷爷在一个大官家的宅院里掌厨。

爷爷死后,何大清在酒楼掌厨。

当时兵荒马乱的,却不影响何大清的好日子。

一边上班,一边还蒸包子去街上卖。

那样的生活,绝对不是原剧里他对抗刘光天、阎解放等人时喊得三代雇农。

反正成分好不到哪去。

比起工人、平民、根本占不到一点优势。

以后兄妹俩参加工作,绝对受影响。

可何大清不知用了什么招。

给家里定了个三代都是雇农。

成分划定之后,何大清就跟着白寡妇走了。

留下傻柱在鸿宾楼跟着第二任师父当学徒。

后来傻柱出师,师父托关系在轧钢厂后厨给他找了个烧尾灶的活。

公私合营后,他算是绑定了轧钢厂。

经过几年的工作,靠着扎实的手艺,坐到了后厨领班的位子。

但由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经常跟食堂主任对着干。

才导致一直拿着厨师最低级的工资,一个月37块5。

但凡傻柱会处事,工资早提上去了。

别人不知道何大清远走保城的另一个原因。

何柱却知道。

因此他对老何,没有半点怨言,甚至还存有感激。

即便张淑琴不提。

他也会给保城写信,将自已结婚的喜讯告诉何大清。

何大清怕人调查成分,不敢回来。

那没啥。

就让其在保城过自个的小日子。

喜信送到,让其跟着高兴就行。

张淑琴见何柱很明事理,心里也是高兴。

将他送出胡同口,才依依不舍的回家。

何柱踩着积雪,丝毫感觉不到冷。

片刻的功夫就回到了四合院。

一过穿堂门,就听到贾张氏在西厢房里嘟囔。

“兄妹俩跑出去一天,没良心的东西,也不说在家里帮帮我们,都不是好人,这么冷的天还让我下手洗衣服,遭瘟的东西,一个比一个懒!”

“妈,别说了,您小点声,万一被柱子和雨水听到了。”

“还柱子呢,傻柱不在跟前,你连傻柱俩字都不敢叫啊!”

“不是,妈,我是怕被傻柱听到。”

“哼!这大雪天的,隔壁院老关家萝卜炖肉,那叫一个香,馋死我了,傻柱光棍条子一个,发了工资存着干什么?也不说买点肉让咱们改善生活,还照顾咱家呢,有他这么照顾的吗?”

“妈,你也就看到隔壁院吃肉了,咱们院被傻柱坑了一下,家家户户都穷,大雪天也没个吃肉的,算了吧,咱家要是吃肉,那些被他骗捐钱的,还不来咱家借钱啊。”

“反正咱是没见到一分,谁想借让他去找傻柱,跟咱没关系!”

这时棒梗在一旁哭道:“妈,我想吃肉。”

刚才还劝贾张氏别吃肉的秦淮茹。

听到儿子哭后,立即就改变了主意。

“唉……别馋了棒梗,等会你干爹回来,我就去找他借钱,明天给你买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