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在户部侍郎的职位上干得风生水起,他所负责的粮仓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各项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然而,他的出色表现却引来了一些同僚的嫉妒。
在户部的议事厅中,赵宇正与几位官员商讨着工程的下一步计划。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已的想法:“诸位大人,如今粮仓的选址已确定,接下来便是采购建筑材料与招募工匠之事。我们需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不可让奸商有机可乘;工匠的招募也要注重其技艺与品德,确保工程能够高效且优质地完成。”
一旁的刘大人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赵侍郎,您这计划听起来倒是不错,可这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怕是不小啊。您如此大刀阔斧,就不怕出了岔子,到时候无法向陛下交代吗?”
赵宇看了他一眼,平静地回应:“刘大人,这工程关乎国计民生,自然要做到尽善尽美。赵某在制定计划前,已对各项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核算与评估,有信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这时,一向与刘大人交好的张大人也附和道:“赵侍郎年轻气盛,有冲劲是好事,但这官场之事,复杂多变,有些时候,过于冒进可不是明智之举。”
赵宇心中明白,这些人不过是嫉妒自已得到皇上赏识,又在这重要工程中担当要职,故意找茬罢了。他微微一笑,说道:“张大人,赵某并非冒进,只是想为百姓多做些实事。若因怕犯错而畏缩不前,那这粮仓建设不知要拖到何时。”
会后,赵宇回到自已的办公之处,他的亲信侍从陈风忍不住抱怨道:“大人,这些人分明是嫉妒您,故意刁难。您为何还要如此客气地与他们说话?”
赵宇轻轻叹了口气:“陈风,我知道他们的心思。但在这官场之中,不能轻易树敌。只要我坚守本心,把事情做好,他们也难以真正为难到我。”
然而,刘大人和张大人等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暗中勾结了一些在京城有势力的商贾,这些商贾原本想在粮仓建设工程中谋取暴利,却因赵宇的严谨监管而未能得逞。
其中一位名叫王财的富商,满脸横肉,眼神狡黠,他对刘大人说:“刘大人,这赵宇断了我们的财路,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刘大人拍着他的肩膀说:“王老板放心,我自会想办法。他赵宇如此不知好歹,定不会有好下场。”
于是,他们开始在背后散布谣言,说赵宇在粮仓建设中收受回扣,中饱私囊,还说他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增加。
这些谣言很快在京城中传开,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也开始议论纷纷。
赵宇得知此事后,心中虽有些气愤,但仍保持镇定。他对柳云说:“娘子,这些人恶意中伤,实在可恶。但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定能澄清此事。”
柳云安慰道:“赵宇,我相信你。不过,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需想个办法应对。”
赵宇点头:“我打算先从调查谣言的源头入手,找出幕后主使,然后再向陛下和众大臣证明我的清白。”
他开始暗中派人调查,发现这些谣言与刘大人、张大人以及王财等商贾有关。
赵宇决定主动出击,他写了一份详细的奏疏,将自已在粮仓建设工程中的各项事务,包括资金的流向、材料的采购渠道、工匠的招募情况等,都一一罗列清楚,呈递给了皇帝。
同时,他还请求皇帝允许他在朝堂之上,当面对质那些散播谣言之人。
皇帝看了奏疏后,心中对赵宇的信任并未动摇,但也觉得此事需要调查清楚,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赵宇站在殿中,不卑不亢地说:“陛下,近日臣听闻一些关于臣在粮仓建设工程中贪污受贿的谣言。臣深感痛心,这些谣言皆为不实之词。臣在此,将工程的详细情况向陛下和众大臣汇报。”
说着,他将工程的各项账目、记录等呈了上去。
刘大人见状,急忙站出来说:“赵侍郎,这些账目也可能是你伪造的。你如何证明自已的清白?”
赵宇看向他,冷冷地说:“刘大人,若是怀疑账目有假,可请专人核查。但您如此急于定我的罪,莫不是心中有鬼?”
这时,一直关注着此事的李尚书也站了出来:“陛下,老臣以为,赵侍郎在工程中的表现有目共睹。他行事严谨,认真负责。这些谣言或许是有人蓄意为之。”
其他一些正直的大臣也纷纷附和。
皇帝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朕会派人详查。若查明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定当严惩不贷。”
下了朝,赵宇回到家中,柳云迎了上来。
柳云关切地问:“赵宇,朝堂之上情况如何?”
赵宇松了口气说:“娘子,陛下还算英明,答应派人调查。我相信,真相很快就会大白。”
柳云微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应对自如。无论如何,我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