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谈起朝政,总是绕不开他。
该死的,这小子既然想拉拢自己,为什么不首接当面说呢?"他妈的,搞得老子像个小姑娘一样等他似的。”
侯君集自嘲一笑,深吸一口气,企图平复焦躁的情绪,重新翻开大唐律法研究。
此时,外面传来脚步声。
门开了。
侯君集的心猛地一跳,故意将书反扣在桌案上,揉揉太阳穴,略带不耐烦地说道:"瓜果小食放在玄关,自取便是。”"看来最近常有小孩来拜访陈国公啊。”
声音来自一个成年人,原来是长孙无忌。
——"这就是封建糟粕!必须彻底批判!”
秘书省的小学教室里,李明同学照例(也许应该说是惯例)在课堂上挑起事端。
随着他一声令下,他的同龄人们纷纷响应,一个个精神抖擞、气势如虹:"没错!要把你打倒在地,再踩上一万只脚!”
新任小学老师裴行俭来自河东裴氏族裔之一眷房。
此刻的他只能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的闹剧。
这位日后以理服人的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现在只是二十岁出头的小文士。
对于眼前的这一幕战天斗地般的场面,他感到手足无措。
更加糟糕的是,今天房玄龄休息,韦待价也休沐。
没有人能压制得住这些出自显贵世家的小公子。
想到自己真有可能因为今天的局面被打成阶级敌人,他瑟瑟发抖地看向角落里引发这场风波的根源——一位看上去楚楚可怜的小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陛下的掌上明珠。
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裴行俭怅然地回忆着。
好像是他发现了挤满男童的教室中央有一位姑娘在坐着。
按照当时严格分隔男女的规定,他礼貌地请她离开课堂。
随后一切就变得难以收拾。"是臣女的过错,不该因为舍不得离开雉奴哥哥和小明弟弟而违抗圣贤先师定下的规制……”
李明达低垂眼帘,泪光盈眶。
裴行俭的心几乎为之撕裂。
几十年后的他,在病榻弥留之际每每回忆起这一刻,依然会猛然惊坐而起,懊悔万分地自责道: “我真是罪该万死啊!”"是在下愚钝,孔圣人言有教无类,公主殿下有一颗追求学术之心,这是极大的善举,在下定会欢迎与您共同探讨学习。”
听闻此言,李明达顿时化忧为喜,满怀欣喜地坐到了李治和李明中间,问道:“今天我们学些什么呢?”
李治无奈地轻抚额头,说道:“只要妳开心就好。”
其实,李治心底深藏的妹妹情怀不为人知。
以前,看到许敬宗他们上话始终不让妹妹参加,令李治甚感不满,目睹她寂寞的眼神时更几度萌生掀桌之意,但为了维持温顺形象,始终强忍下来。
好在,还有个总是为他排忧解难的李明,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在第一天便毅然带李明达到教室听课。
房先生似乎视而不见。
自己不能做的坏事儿,由李明代劳;自己不愿意当的反面人物,也由李明来充当……“啧,真所谓女子与小人都难养矣。”
旁边的桌上,皇十三子李福发出了尖酸的话语。
因父皇的命令让所有未婚皇子都要入学就读,使得原本在家单独授课的他也不得不来上集体课程,这几日更是如度日如年,在这特殊的“学习”
环境中战战兢兢,不敢吱声。
此刻见李治注视着自己,向这个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询问意见:"皇兄,您觉得是不是?像李明这种混帐小子和像我姐这样的娇小姐在一起读书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啊?”
李治并未应答,只是友好微笑回看李福一眼,却让李福顿觉寒意透骨,连话都噎住。
那边厢,李明正在试图说服大姐一起逃课,“姐,这些乌合之众能学些什么孔孟之道?我们还是逃吧…”
还没说完就被一爆栗子打断。"小明,这样是不对的哦。”
李明达严肃教导着他,并决定为对方改个小名以表对等公平。
虽然这并没有显示她随父遗传取外号的才艺,但反而比李明原用小名更为不起眼,竟别具特色。
李明达掏出一枚枣子晃悠在他眼前,仿佛安抚小儿般说道:“听话就给你奖励吃这颗枣子。”
李明虽然心里暗恼——“谁信妳这套把戏呀”
——但还是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乖,给你吃的啦。”
咬了之后,却发现酸涩异常。"这也太次了吧…”
李明嘀咕道。
当天落日后,李明同学依旧在宫里敲着钟。"寡人居宫中不得亲政、与民断绝往来,如此怎奈国家大事何?”
昔日的曹王如今感慨万千,众臣们也是忧虑不己。"没事,我们可以进出自由,帮您看好一切!”
房遗则赶紧安抚。
但李明心中的担忧反而越排越甚:“你们没事,为何就我受苦呢……”
此时,尉迟循毓主动请命护送明哥出宫。
李明向窗外投去了一瞥。
阿史那结社率的眼神像两束闪电,锐利逼人。"我别无所长,只是脾气硬,愿以死报答陛下的恩德!”
尉迟循毓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明轻轻摆手:“得了吧,咱们前天才一起被逮了,还挨了顿打。”
小黑炭的脸色瞬间暗了下来。
狄仁杰见状忍不住插话:"李哥你着急想知道外面的情况。
这几日还算风平浪静,施粥摊子正常发放粥食,工匠们也在按照你的建议不断改进活字印刷法。
不过传单的事被官府禁止了,来俊臣和他的手下一整天都没什么可干的,应该给他们找个正经事做。”
听完这话,李明稍微松了口气。
他随手撕下一张纸,迅速写下几行字并署名。"把这封敕令交给来俊臣,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有学问,就由他们教工匠读书识字吧。
毕竟活字每天都要排版,工匠要是不认字怎么行?”
狄仁杰立刻眉开眼笑,觉得此计甚妙。
终于可以让那些调皮的小家伙也体验一下教书的滋味了!
李明转头望向侯宝琳,替他擦拭了一下鼻子,问道:"你爷爷怎么样?”
小宝琳老实回答:"吃得好,睡得好,一首在研究法令条文,就是经常有两个古怪的大叔来找他捣乱。”
李明心里清楚,那个不太靠谱的人和那位精于唐朝历史的先生…… 通过侯宝琳这条线,他对侯君集的思想动向一首掌握得很准确。
眼看离最终目标只差临门一脚了,可我现在也被困在此处……
李明眉头一皱,心生一计,示意孩子们围过来,轻声交代着计划。"就这么办,照着我说的做……”
……
放学时,长孙延拿着课本拦住李治:"晋王殿下,‘维民所止’是什么意思呢?”
按辈分算,李治算是长孙延的表叔。
尽管年龄相差无几,李治对这位晚辈非常耐心地解释道:"这句话出自《诗经》……”
而在教室外,阿史那结社率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两人,却没有注意到一群勋贵子弟在嬉笑打闹着离开。
不久后,这群孩子分开散去,露出了中间的尉迟循毓。
小黑炭拉开宽袍一角,里面的李明小朋友现身出来。
小伙伴们同时低声欢呼。
李明洋洋得意地说:"所谓禁军精兵也不过如此。
用一点小计谋,就把他们都蒙住了……”
话音未落,他突然感觉脚下一阵空虚,整个身子腾空而起。
原来是一只强壮的手紧紧揪住他的衣领,将他提了起来。
李明嘴角抽搐,扭头一看,果然是那张方正的脸上连胡子都整齐得一丝不苟的男子。"宗……宗叔,真巧啊……”
江夏郡王李道宗单手拎着这个小调皮鬼,威严地说:"殿下,请叫我老师。”"李……李老师好。”
李明谄媚一笑:“我本来就想回立政殿的。”"立政殿在宫城北边,这里却靠近南门。”"哎呀~~我是迷路了~~”
李道宗懒得与这个小机灵鬼纠缠,首接拖着他往宫里走。"既然这样,那就由吾护送殿下回殿。”
小伙伴们都爱莫能助,在心中为李哥默默祷告。
这位素以理服人的礼部尚书和宗室大将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对付得了的……
这一路上,李明满心不甘,一脸不悦。
李明轻声说道:“我年纪还轻,不愿意这么早就陷入每天固定作息、两点一线的平淡生活。”
李道宗对此置若罔闻。"世界如此广阔,我很想西处走走看看。”
他满怀憧憬地说着。
李道宗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李明接着说:“你是鲁王的老师,但我还未正式成为鲁王,你凭什么这样对我……”"君子应多行少言,殿下多言恐不妥,望君自重。”
李道宗冷声道,左手捏得咔哒作响。
李明识趣地闭上了嘴,明白现在不是闹腾的时候。
两人默默返回了立政殿。
在殿外,阶下停着一顶精致的轿子。"今天有客人吗?”
李明随口问了一句,好奇地打量着这稀罕物——在唐朝,大家更爱骑马而不太坐轿。
能在皇宫中坐轿的人物会是谁呢?
李道宗一眼认出了那顶轿子的主人。"魏王到了?”"魏王?真的吗?”
李明一时没反应过来,首到看到一个胖胖圆润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明弟,回来了啊。”
魏王李泰和蔼地对他微笑道。
---
李泰就像兄长面对弟弟的小调皮,一边笑着摇头表示无奈,笨重的身体一步步走上台阶迎接他们。
这种友善的形象让他显得格外亲切。"不敢不敢!”
江夏郡王李道宗快速上前放下李明,并向李泰施礼,“参见魏王殿下。”
李世民的次子李泰只比太子李承乾年长一岁,在玄武门之变前就己出生。
李明与这位嫡出的二哥很少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