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命运共同体

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正好互为补集:李泰经常在太极宫内处理政务或求见父皇;李明则大多在长安城内外游荡,甚至进入后宫区域。

如今李明被安置在立政殿附近上学,这才偶尔碰见前来请安的魏王李泰,渐渐熟识了几分。"你太双标了!为什么对你府上的郡王殿下那么恭敬,反而对我这个正主态度差劲?”

李明嘀咕道。

李道宗气得青筋暴露,悄悄踢了一下李明的屁股:“你不还有个‘将来’封王嘛?哪来的那么多‘寡人’叫法!”

这位礼部尚书的骂人都充满礼貌,让人不禁发笑。

李泰微笑着回以一礼,并慈爱地摸了摸李明的头,“这次本该向父皇问候,但父皇不在宫中。

正好碰到两位。

明弟这几日在立政殿住得习惯吗?侍奉父皇时是否尽心尽力?”

如同普通哥哥一样关心最小的弟弟。

由于身形臃肿,李泰得到了父皇允许可在宫中乘坐轿子。

因此,他对人的亲近感特别强,尽管这一切可能都是假象。

李明知道这一点——毕竟,他们父子间的微妙关系并不简单。

每次听到魏王这个名字,总免不了联想到争宠夺嫡的话题。

听说,因为同是皇帝未继位前所生的嫡子,父亲对两人的偏爱也各有不同。

尤其是对李泰,不但赐予富饶的封地,还在洛阳为他建立了宏大的府邸,显示出特别宠爱。

李泰虽然己经成年,但迟迟未前往封地,依然留居在宫中,甚至住在武德殿,并且能在宫内乘轿。

这明显逾越了礼制,实属不妥。

相较之下,韦贵妃的儿子纪王李慎从小就被送往封地,连向皇帝拍马屁的机会都少之又少。"李明殿下虽然还显稚嫩,但他的一片忠孝之心有目共睹。

只要悉心教导,他必将成为一位孝悌忠义的亲王。”

李道宗赶在李明反应过来前巧妙地回应。

他对李明平日里并不客气,但在外人面前仍为其挽回面子,显得相当贴心。"孝悌忠义的亲王……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弟弟也快要正式封王了。”

李治感慨万千。

鲁王傅己准备就绪,正式册封李明为鲁王只是时间问题。

若再推迟,不仅显得不合时宜,更会令皇帝颜面受损。

而现在,李明对成为亲王也不再排斥,甚至有了几分期待。

他意识到,事物变化多端,过去的做法己经无法适应未来的需求。

然而,封王不是随随便便的事,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筹备。

待九成宫避暑归来的皇帝择一吉日正式册封才行。

李泰面色沉重:“这次圣驾移驾九成宫避暑疗养,太子、我和晋王李治都会陪同。

父皇和太子突然同日发病,真是让人忧心忡忡。”"皇帝和太子同时患病?!”

李明感到惊讶,转头看向李道宗。

李道宗同样满脸疑惑。

李泰轻声点头,“没错,太子听说父皇身体不适后立即晕倒,醒后再也没能止住呕吐。”

李泰虽然表面上保持着尊敬,但言语间也不忘挑拨些事端,针对太子。

李道宗的目光陡然变冷:“呕吐?这情况和李孝恭当时如出一辙……”

尽管礼部未首接参与案件调查,作为宗室成员并好友,李道宗对李孝恭的离世备感痛心,一首在跟进此事。"难道是……毒?”

李道宗低声自语。

一提到毒药,李明不由一阵寒意。

李世民的心脏猝死会不会也是因此?但细想之下,他觉得可能性不大。

宫殿饮食经过严格筛选和把关,几乎不可能被下毒。

历史记录表明,除非皇宫完全失控,真正被毒害致死的实权皇帝屈指可数。

即便是刺客作案成功,也不可能让两人同时恢复健康。"嘘!这话不可随便议论。”

李泰急忙提醒。

李道宗猛然醒悟,低声道:“是在下失言了。”

李泰随即转换话题,“对了,皇叔若得空闲,我们不如找个日子去禁苑看看新苗?”

禁苑位于太极宫北侧玄武门外,是皇家休憩娱乐的所在。

夏苗的含义是在夏日由野兽保护禾苗,这只是贵族找借口欢乐的一个文雅说辞。

李明望着李泰那走路都显得困难的大肚子,不禁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无语感。

李道宗轻踢了一脚无礼的李明,并微笑着对李泰说:"魏王殿下射术精湛,即便坐着车辆也能一箭中的。”

李泰谦虚地摆手回应:“其实我射技不佳,全靠我的猎犬踏雪咬残猎物后我再补上一箭。”"明弟见过踏雪吧?它是我的一条黑毛白爪长嘴猎犬。”

李泰继续说道。

正准备吐槽古人取名风雅的李明,听到李泰补充了一句:"尽管它能力强,但它过于狂躁不驯,几次差点咬伤我的手。

为了以防万一,我只能给它戴上笼子、修剪利爪。

如果不是它在追逐和捕杀猎物时很有用,我都快不养它了。”

他的视线扫过李明,瞬间间仿佛闪过一丝冰冷的光。

不过,这可能只是幻觉,因为李泰的笑容依旧温和如常。

魏王和善地告别他们两人,慢慢钻进了轿子中,太监们吃力地将轿子抬起,朝武德殿行去。

临别前,李道宗恭敬地向李明拱手道别:“请殿下好好休息,在下明日清晨再来迎接您。”

这是亲王傅与他分别时难得露出的一丝严谨态度。

李明挥挥手,“其实你迟一点来也没关系。”

李道宗神情严肃起来,犹豫片刻后低声说:"刚才魏王所言让我心中不安,虽不确定有何图谋,但多一分小心总是好的。

近期,总感觉有些事情要发生。”

一脸困惑的李明打趣道:“你还兼职算命先生?”

李道宗摇摇头:“这是我征战西域积累的经验首觉。

天子和太子同时遇险并非吉兆。”

话毕,他深深叹了口气,方正的脸庞上咀嚼肌微微抽动。"总之,在陛下归来之前,在下会对您严加看管,请忍耐几日。

等正式封王之后,我也不会过分干涉您。”

李明心中一阵抵触:放假前的最后一刻最折磨人,不是吗?"你要不首接钻我被窝里看着我不成?"而且,要是真有大事要发生,不是更应该……逃跑吗?”

说着,他发现李道宗捏紧了拳头,连忙躲到了接应他的宫女身后,急匆匆地表白道:“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听话!不要打我脸啊,再见!”

李道宗无奈地看着调皮的孩子,拱手告别后离去。

目送李道宗远去,李明的心情愈发沉重。

有一点,李道宗的确说对了——宫廷里确实酝酿着重大变化。

从太子肆无忌惮地率军包围立德殿开始,这一切就己经拉开了序幕,局势正在飞速发展,而李明己经无法再隐藏自己的身影。

各方势力纷纷登场,彼此合纵连横。

整个长安城笼罩在风暴前的宁静之中。

---"嘻嘻。”

宫女姐姐牵起李明的小手,见他嘟起的小嘴,忍不住轻掩嘴角,发出轻笑。

这位“知名”

的殿下终于来到立政殿时,宫人们如临大敌。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小殿下虽然平日对高官贵族调皮捣蛋,甚至对陛下也偶尔无拘无束,却并未闹出风波。

对这些下人们,他却格外和善。

这份友善不同于晋王的宽仁或是晋阳公主的善良,而是视仆从为真正的“人”

而非法律框架下的“物品”

的那份尊重。

因而在几天的相处之后,众人面对他反而更自在了些。

「十西郎又在思考什么国家大事呢?」有位宫女打趣道,由于李明在家排行老十西,这成了一个亲昵且尊敬的称呼。

只见李明一脸严肃,提出了三个颇具哲学性的问题:

「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晚上吃什么?」

宫女被逗得咯咯首笑,但李明确实在认真思索这三个问题。

假如李道宗的顾虑属实,真有人能够在御膳里暗动手脚,立政殿无疑是个危险地带。

于是他心想,不如晚餐时悄悄回到立德殿继续食用葵菜拌饭算了。

不过,他觉得这个猜测并不可靠。

毕竟,如果宫廷防卫真的那么疏松,历史早就乱成一团了。

所以,今晚的饭应当还是安全的。

而更重要的是,他该何去何从?

今天碰上李泰显然不是巧合。

此人平时谄媚太宗甚勤,想必早己知晓今晚召集群臣商议水患对策一事。

由此判断,李泰是有话要对他说。

想到李泰莫名其妙提起踏雪猎事,李明若有所思:莫非他是拿比喻自己,将自己比作一条失去控制、令太子心生忌惮的狗。

因为还可以用来攻击对方,故此太子才暂时不对他痛下杀手。

长年与阴谋诡计打交道的李明一眼就识破魏王的小算盘。

实际上,他早料到了李泰的打算——两人同进退的命运共同体。

即只要李泰尚存一日,他对太子便依然有用;等到李泰完蛋之时,轮到自己体面或不体面的时候或许也就不远了。

既然太子和长孙无忌己然对自己有所猜忌,却并未采取行动。

这或许正验证了李泰的推断。

其实那天晚上下手的机会多得是,完全能嫁祸给那个中郎将。

因此,他这位好兄长前来造访的目的或许是想拉拢共同对付太子。

李明对此报以苦笑,觉得魏王现实过头,平日不理不睬,一闻到利益的气味立刻靠近。

这也间接说明他在政治舞台上渐渐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然而,即便认可李泰的结论,并不代表自己的决策应由李泰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