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风深知,仅靠特色货品和新服务还不足以彻底解决顾客流失的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大力吸引顾客。于是,他开始绞尽脑汁地谋划各种吸引顾客的策略。
这天,陆风在街头偶然遇到了一位名叫方鸿渐的年轻人。方鸿渐是个留洋归来的学生,满脑子新奇的想法,对商业营销也颇有研究。他看到陆风愁眉不展的样子,便主动询问缘由。
陆风把店铺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方鸿渐听后,沉思片刻,说道:“陆老板,在我看来,你可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来吸引顾客。比如,举办一个‘民国风情展示会’,邀请顾客们穿上民国时期的服饰来店里参加,展示会期间提供特色茶点,并且对穿着符合主题的顾客给予一定的购物折扣。这样既能增加店铺的知名度,又能让顾客有独特的购物体验。”
陆风眼睛一亮:“方先生,您这主意真是太妙了!可是,这活动的筹备工作恐怕不容易,我担心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方鸿渐笑了笑:“陆老板,你可以发动周围的邻居和朋友帮忙啊。众人拾柴火焰高嘛。而且,你还可以找一些当地的文人墨客或者小有名气的艺人来为活动站台,这样更能吸引人气。”
陆风觉得方鸿渐的话很有道理,他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他首先找到了隔壁店铺的王掌柜和陈阿婆,向他们讲述了自已的计划。
王掌柜爽快地说:“陆老板,你这活动听起来很有意思。我可以提供一些我店里的特色小物件作为活动的奖品,助你一臂之力。”
陈阿婆也点头道:“我可以帮忙做些茶点。我做的点心在这附近还是很受欢迎的。”
陆风感激地说:“太感谢你们了,王掌柜,陈阿婆。有你们的帮助,我更有信心了。”
接着,陆风又去拜访了城中几位有名的文人墨客。其中一位名叫赵先生的诗人对陆风的活动很感兴趣。
赵先生抚着胡须说道:“陆老板,这民国风情展示会倒是个雅事。我可以为活动写几首应景的诗,并且在活动当天现场朗诵,为你的店铺增添些文化氛围。”
陆风欣喜若狂:“赵先生,那真是太好了!有您的诗作加持,我的活动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陆风还不忘在店铺门口张贴精美的海报,海报上画着穿着民国服饰的男女,在古色古香的店铺里挑选货品的画面,旁边写着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优惠内容。同时,他让伙计们在城中继续发放传单,大力宣传这次活动。
随着活动日期的临近,陆风越发忙碌起来。他亲自挑选了一些具有民国特色的货品,如复古的留声机、精美的旗袍布料、老式的怀表等,将它们陈列在店铺的中心位置,作为展示会的重点展示品。
终于,“民国风情展示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拉开了帷幕。店铺门口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和彩色的丝带。陆风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站在门口迎接顾客。林婉则身着一袭淡雅的旗袍,美丽动人。
顾客们陆陆续续地到来,他们大多穿着民国时期的服饰,有穿着长袍马褂的先生,也有穿着旗袍的女士,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士走进店铺,看着周围的布置,赞叹道:“这店铺布置得真是太有韵味了。感觉就像走进了老上海的商店一样。”
林婉笑着迎上去:“女士,欢迎您来参加我们的展示会。您看,这边有我们精心准备的特色茶点,请您品尝。”
女士尝了一口茶点,点头称赞:“这茶点也很不错。你们真是用心了。”
这时,赵先生走上台,开始朗诵他为活动创作的诗歌:“民国风云起,商海浪潮翻。陆氏店铺里,风情韵万千……”他的朗诵声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聆听,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活动期间,顾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和精美的货品,还可以参与互动游戏。比如,猜民国时期的老物件名称,猜对的顾客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礼品。
一位年轻的先生在互动游戏中表现出色,他高兴地说:“这活动太有趣了!我不仅玩得开心,还买到了心仪的东西。以后我一定会常来光顾的。”
陆风看到顾客们满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次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然而,陆风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与当地的报社合作,在报纸上刊登店铺的广告和活动报道。
他找到了报社的编辑李编辑,向他阐述了自已的想法。
李编辑思考片刻后说:“陆老板,你的店铺有特色,活动也很有创意。我可以在报纸上为你做一个专题报道,介绍你的店铺和这次活动。不过,这需要一定的费用。”
陆风毫不犹豫地说:“李编辑,只要能宣传我的店铺,费用不是问题。我相信这会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在报纸报道刊登后的几天里,店铺迎来了更多的新顾客。他们都是看到报纸后慕名而来的。
“陆风,你看,这报纸的影响力可真大。我们的店铺现在越来越出名了。”林婉高兴地说。
陆风点头道:“是啊,婉婉。但我们不能松懈,还得继续想办法吸引更多的顾客,让我们的店铺在这乱世中屹立不倒。”
林婉坚定地说:“陆风,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的。我们一起努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