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很顺利。爷爷被推回病房,麻醉还未完全消退,脸色苍白但呼吸平稳。医生交代了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要观察伤口渗血,要按摩腿部防止血栓,饮食要清淡营养,三年以内不要干重活……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许焕没有丝毫退缩。她向护士仔细请教护理要点,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下来。爷爷不能下床,她就端屎端尿,毫无怨言;定时帮爷爷翻身,用温水给他擦身;严格按照医嘱按摩爷爷那条缠着厚厚纱布的腿;跑食堂打来清淡的病号饭,一勺一勺耐心地喂。
继祖想起来几年前自己摔断左臂,姐姐也在医院这样照顾自己。
他也收起了少爷脾气。学着姐姐的样子,笨拙但认真地帮忙打热水、递毛巾、打饭,扶着爷爷坐起来。当许焕累得趴在床边小憩时,他会主动拿起姐姐的单词本,小声地念着上面的英文单词,试图分担一点姐姐的焦虑。
他甚至拿出速写本,在病房安静的角落,画下了爷爷沉睡的侧脸,画下了姐姐趴在床边疲惫的身影,画下了窗外风雪中朦胧的县一中轮廓。笔触不再追求炫技,而是充满了沉静和思考。
奶奶在家喂鸡喂猪 ,心急如焚,电话里一遍遍询问情况。许焕总是报喜不报忧:“奶,手术很成功,爷爷好多了,我和继祖照顾着呢,您放心!” 放下电话,她又投入到繁重的护理中。
同病房的病友和家属看着这个瘦弱却异常坚韧的女孩,无不啧啧称赞:“老许头,你好福气啊!这孙女,顶得上十个小子!”
“这小娃也不孬。真能干真孝顺”
爷爷躺在病床上,看着许焕忙前忙后、熬得通红的眼睛,看着孙子继祖笨拙却努力的帮忙,浑浊的老眼里泛起了泪花。他艰难地抬起没输液的手,轻轻拍了拍许焕的手背,声音虚弱却充满了欣慰和心疼:“焕啊……辛苦你了……爷拖累你们了……我孙女……是顶梁柱啊……”
许焕摇摇头,用温水浸湿毛巾,仔细地给爷爷擦拭额头的虚汗,动作轻柔:“爷,您好好养着,快点好起来,比什么都强。等您好了,我考上北京的大学,带您去看天安门。”
风雪依旧敲打着病房的窗户,但病房内,一种由共同责任和血脉亲情凝聚的暖流,正悄然流淌。爷爷的病痛是沉重的负担,却也意外地成为了淬炼姐弟情谊、促使继祖成长的熔炉。许焕的坚韧和担当,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这间小小的病房,也照亮了继祖懵懂的心灵。
县城高中的轮廓在风雪中愈加清晰,它不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姐姐奋斗的象征,是支撑这个家在风雨中前行的力量源泉之一。
这个年关,虽然在充满消毒水的医院里,却有比血缘更深的羁绊在无声地加固。许焕知道,照顾爷爷的路还长,但此刻,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